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08年3月13日

【尼泊爾05】奇旺叢林夜話(終)—政府與人民


圖說︰一月的奇旺委實寒風凜冽,我們多數不願上臨水的Bar聊天。於是常常只有雪巴嚮導及他的英國客戶,或有園方在這裡深談。閒聊還是談生意,就不得而知囉。

「政府?」他笑,帶著點不屑︰「我從不指望他們能做什麼!」
在營火旁遇到兩個英國男子帶著一位雪巴嚮導;這是我第一次遇到慕名已久的雪巴人(Sherpa)。

英國人原在英國海軍服務三十餘年,退役後和妻子開了一間專營組織青少年寒暑期海外冒險活動的公司,其經營業務就我的理解大約就像是我那個年代的救國團一樣。當年的救國團開的活動最受歡迎的就是戰鬥營、溪阿縱走、登雪山等等,總之都是些讓人激發熱血青春、順帶測試可以忍受幾天流汗不洗澡的活動就是;末了難免會有離情依依的燭光營火晚會,兼之促成幾對難分難捨的年少情侶。我記得我第一次從跳傘塔跳下,還有匍伏前進、單索突擊吊橋等等,就是在屏東參加「虎嘯戰鬥營」,那時還碰上颱風哩。

救國團現在不流行了。這年頭寒暑假誰要上百岳流汗不洗澡呢?或是沒事付錢讓人當值星官吆喝?拿錢當兵尚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又何苦付錢去體驗戰鬥營滋味呢?!參加遊學團恐怕還是比較常見的寒暑假活動吧。

但這樣的寒暑假活動看來在英國還算流行,更甚者還著重在「海外冒險」,訴求「讓孩子開拓國際觀、體驗他國文化」。英國人的公司業務蒸蒸日上,此行是來探勘新路線、談合作案——這聽起來倒是我很願意從事的工作,可惜我對帶一群青少年就毫無興趣了。除了年紀較大的這位是創辦人,另一位則是他公司裡的帶團老師。

雪巴嚮導英文甚溜、也頗為健談,聽他說話也甚感輕鬆。但當大家談話內容漸漸從上喜瑪拉雅基地營路線應如何如何、轉為比較一般性尼泊爾的現況時,很容易感受到雪巴嚮導對政府的不信任;偏偏既無力改變現狀、或是干涉政府當如何該如何,乾脆專心致力於自我生活的改善算了。

這讓我想到洛桑(見前文僕僕風塵)。而在往後的旅程中,不論碰到的是高山嚮導、茶店主人、或是旅館老闆,對於政府的不信任、對政治的無力感,乃至麻木漠然,似乎是和尼泊爾人聊到時局最普遍的印象。張愛玲說的︰「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淡漠。」話說的若不是愛情,即便對於其他萬般萬物也是適用的。

我常常在想,對於百姓而言,對於政府的期待是什麼?不過就是讓「我」生活得更好嗎?如果政府的存在,對於「我」而言,生活不但沒有更好、反而更糟,那「我」要這個政府做什麼呢?

那為什麼這世界上又有這麼多的烈士為了虛無縹緲的理念、宗教、民族獨立、或是追求其他抽象的概念,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呢?如五四青年的激昂、如天安門廣場的熱血、如巴勒斯坦(Palestine)與以色列(Israel)的衝突矛盾、或者又如新近宣稱獨立的科索沃(Kosovo)……這個名單可以不斷地寫下去,因為過去與現在有太多太多的例子,未來也不會少過。

是否這是因為個人在現實社會中受到壓迫,覺得不快樂;同時有個組織或政權,允諾給予一個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一個美好的未來呢?這樣的美好與光明燦爛,甚至可以掩蓋了追求過程中的血腥暴力、或是飢寒交迫,可以讓人無視於種種清醒的瘋狂,置身在狂烈的氣氛中,慷慨激昂。但是,本該是讓「我」過得更好的政府,卻讓「我」為了一個虛無縹緲、不知是否會發生的未來,反而讓「我」過得更差。為什麼「我」要愛這個政府呢?

羊是不知道國界的。羊只知道哪裡有水草就往哪裡去。勞倫斯˙布落克(Lawrence Block)在譚納的十二體操金釵(Tanner's Twelve Swingers)裡這麼說。

但話又說回來,若人人都是順民,如若不滿,也只以一種麻木不仁的姿態在心中對抗政府,有許多歷史的變化還會發生嗎?

「毛派不是也加入政府了嗎?應該會越來越好吧?」
「誰知道!大選已經延了幾次,這次也不知道能選得成選不成。」
雪巴嚮導撥了撥火、不甚經意地,顯然對這樣的話題失去深談的興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