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09年12月18日

TOYOTA 的困境、KIA 的崛起


圖說:經濟學人本期(2009/12/12-2009/12/18)封面故事:Toyota slips up。TOYOTA專題:Losing its shine 。話說我喜歡長輪子的香蕉封面。

本文是從我之前plurk的討論整理出來的,主要在討論經濟學人對於 TOYOTA 困境的封面報導。因文字眾多,整理成網誌如後。


經濟學人本期(2009/12/12-2009/12/18)封面故事:Toyota slips up。TOYOTA專題:Losing its shine

簡單說,TOYOTA 會長看了一本Jim Collins 寫的企管書,於是就沉痛地發出宣言,說 TOYOTA 現在很不妙、相當不妙,需要振作。有人知道 Jim Collins 是誰嗎?我孤陋寡聞,還是第一次聽到。

該作者云成功公司垮台有五部曲:
1. 成功
2. 無紀律地要更多
3. 抗拒風險與危機
4. 急切地尋求救贖(grasping for salvation)
5. 掛點。

個人覺得Jim Collins的五段論述有種鳥鳥的感受......企管書真得很謎,正反都說得通。ex. 躁進跳入不熟悉的領域,失敗!困守自己的熟悉領域忽略了新科技與市場變化,失敗!毫無作為、不躁進又不困守,失敗中的失敗!

目前 TOYOTA 處於階段4,危在旦夕啦!此語一出,經濟學人馬上落井下石地分析 TOYOTA 目前遇到如何如何的困境。

落井下石的經濟學人開始分析 TOYOTA 的困境,包含:

1.財務損失:前一個會計年度自1950年以來淨損歷史新高 437B yen($4.3B);
2.市占率下滑:

2002年原預估在2010年市占率會達到 15%,但在 2007年13.8%之後現在已經下滑到 11.8%。分析原因主要是:
  1. 在新興市場表現不佳,尤其 VM, Hyundai表現良好,連GM都著力較深,但TOYOTA相形之下顯得作為有限;
  2. 在各個市場都面臨困境:
中國市場未針對當地開發車款、對小型引擎課稅反應遲鈍;歐洲市場 Yaris 車款已經太舊、Auris 無趣;美國市場雖然表現仍佳,但車輛爆衝回收事件有負面影響。此回收事件主要是因為腳踏墊設計不良,會卡到油門(TOYOTA說法)。長久以來眾人皆幻想TOYOTA是可靠與品質的代表,所以商譽受到莫大打擊,客戶滿意/忠誠度、信任度都有負面影響。如果 TOYOTA 失去了高品質這個光環,生產的車又實在太無趣,所以經濟學人勉勵 TOYOTA 先生該加油啦!!

以上,大約是簡單摘要。

講這麼多廢話,其實我要表達的是對 Hyundai 的讚嘆!我一直以來都覺得「那甚麼鳥車」,沒想到他現在竟然變成世界有名的了!市占率和 Ford 差不多了~將近8%耶!更可怕的是在去年這麼慘澹的狀況下,Hyundai 在美國竟然成長 6.9% !

圖說:全球汽車銷售量與市占率。Hyundai 市占率和 Ford 差不多了~將近8%耶!

圖說:美國汽車銷售與市占率。Hyundai 在美國竟然成長 6.9% !

不過我覺得這和 Hyundai KIA 走低價路線有關,在油價震盪+消費緊縮的狀況下,變成許多人的選擇。真得現在路上也很多 KIA 的車。之前 KIA 狂打廣告說他們是在美國製造,我想是為了扭轉品質印象吧!還有 KIA 的車型設計真得比 TOYOTA 好看一點,T牌車真是太無趣!

在中國市場的部分,VW 的18%市占率簡直就是一枝獨秀啊(在美國其實也很厲害!)是說我覺得 VW 在台灣(我猜中國也是一樣)品牌形象很好,是高級車的一員,可是價格又不像雙B這麼高。要是想買進口車,就會覺得 VW 很划算,不像TOYOTA /Lexus 就很一般般的感覺。這一點大概不是一般歐洲人或美國人可以想像的吧,畢竟VW 在歐美真的就是國民車而已啊。

圖說:中國市場汽車銷售與市占率。VW 是個狠角色,將近18%的市占率。

經濟學人另外一篇文章New ties for VW, GM and Peugeot Citroën Asian alliances 談到各車廠在亞洲的策略聯盟。VW - Suzuki (已宣布買下19%股權),GM本就和SAIC共同出資 50:50進軍印度小車市場,現在賣了1%給SAIC 主導。Peugeot Citroën還在和長期合作的 Mitsubishi談判買進 30-50%的股權。真是整併的年代啊!

不過我覺得整篇最中肯的就是評論 TOYOTA 的車很無趣(dull)。新款的 IQ City (Cube)有稍微好一點啦,不過整體要扭轉還要看後續吧!

又:關於哪國製造我個人的偏見:
德國、日本製造 - 嗯嗯嗯,品質好!工藝精湛!
中國製造:要看清楚點?會不會有黑心貨?
美國製造:喔......應該不會有黑心貨,但應該會有很多小毛病吧! ...說到底我對美國製造並沒有很正面的印象就是。

Janice:
VW在中國是國民車(是在中國生產的雖掛VW標誌但好像名稱跟台灣不同)所以沒有那種進口車光環,跟VW在台灣的形象大不同。這也是VW因地制宜的策略吧,能那麼普及不是沒有原因的。但我覺得 Lexus 很讚,車好看又有種低調奢華感(?)XDDD 非常成功的繼雙B後營造出另一型態的 Premium 形象。個人到現在還是不很喜歡 Hyundai ,可能是老的品牌印象不討喜吧。XD

Jeany:
咦,原來VW在中國也是個國民車嗎!那為何在台灣會變成奇妙的進口車?XDrz 不過話說回來,VW Group 是包含很多個品牌的啦, 除了VW之外,Audi, SEAT, Škoda, Lamborghini, Bentley等等。
(但話說經濟學人在落井下石什麼啊...看看歐美那些瀕臨倒閉的車廠們...TOYOTA 算好的吧!XD)

Janice:
我想 TOYOTA 最大問題是沒有抓住新興市場的 fu,不夠早進入市場,也許使市佔降低並造成虧損。但那不見得是壞事,因為新興市場成長都很快,消費力也越見驚人,搞不好晚點出招較好。Early mover 不見得是好事,正反優缺點都有。反正市場一直在變,TOYOTA 是不會沒有翻身機會的啦。XDDD
而且新興市場一直在成長啊,像 TOYOTA 在中國一般民眾的心中也都是比較好的車款,而中國的車市也正在起步,隨著他們消費力的提昇,車的普及,還大有可為。對有爆發力的新興市場看穩再出招可以賺數倍,否則就算搶先進入但只年成長20%,或許還是哭哭覺得目標沒達成啊。

Jeany:
年成長20%對於現在的車廠而言應該是要放鞭炮了吧 XDDDD 應該不用哭哭 XDDDDDD

Janice:
其實我這樣寫是因為想到我的某客戶,說在中國成長"只有20%而已"要哭哭,很焦慮的要檢討,因為他們以前都成長40%以上...= = 對車廠來說20%應該是放鞭炮沒錯啦。XDDDDDD
VW在台灣好像是進口沒錯,在中國是國內生產,被列為國產車,很多外國品牌在中國都被看成國產車。詳細可看 此網頁 右上角有個下拉選單做分類,跟我們既定印象很不相同。XDDD

Jeany
你這麼一講,我想應該大部分車在中國都是國內組裝喔。畢竟有稅的問題,生產/配銷成本的考量。

對搖滾樂評的想法一二

在噗浪上針對一位朋友的文字寫了一些想法,其實這也是我對目前大部分看到的中文搖滾樂評(包含一些所謂的大大寫的文章)的一些感想。橫豎也寫了不少文字,稍加整理錄於後。文中舉例就只是舉例,不看原文無妨,且我還是很喜歡該文的。

以下直接轉自我在對方噗浪上寫下的文字:

Jeany:

(就我看到的樂評部分)我是覺得你寫的東西有時候太過虛無縹緲,很難看出作者的態度,到底喜歡、還是不喜歡?推薦、還是不推薦?也許這和圈子太小有關、不好直言批評,不過我覺得寫作還是要回歸到 1. 寫作目的是甚麼? 2. 閱讀者是誰?

一個樂評來說,讀者想知道的,當然是到底這張專輯/樂團作者推不推薦,有時候顧左右而言他讓人看完還是一頭霧水,也有可能是我悟性太低。當然這又回到第二個問題,你的讀者是誰?是已經在這個圈子很久了、習慣解讀眾多名家隱晦富含深意的樂評,還是一般對搖滾樂一知半解的讀者?

所有文字上的雕琢,都是為了寫作目的而服務的。如果是部落格上自己的感言,鬆散當然無所謂(但事實上我發現我比較喜歡你部落格上的文字,甚至噗浪上的文字,因為很坦白,我不用去想甚麼弦外之音)。不過如果是想要特定目的的寫作,如樂評,如側標,那當然還是要符合這個目的。另一個對我比較困擾的(也是我覺得很多名家寫介紹會有的狀況),就是會寫很多很意識流、抽象的形容詞(ex.簡約、華麗,這還算好懂一點了)、或是很多指涉不清的術語(ex.搖滾)。

當然要描寫一種氣氛,抽象是必然的,可是如果能舉例或者試著給個譬喻,可能更有助於駑鈍如我這種初心者更能了解。很多人會說音樂就是抽象啊,當然寫不出具體的文字、 只能抽象的描述,不過像徐四金的【香水】,描寫抽象的氣味還是能夠讓人感覺十分具體,所以我覺得這種說法並不是很能說服我。

又比方說你的英倫搖滾那篇,其實我覺得很好。

不過後來我看到你說,你在那篇裡面有打算打破rock/pop的界線、要強調台灣聽的小眾搖滾、菁英品味可能是英國的大眾流行、下里巴人,說真的我完全沒有在那篇文章裡接受到那個訊息。

我不知道是不是藏在「Yes!我們也許可以用比較開玩笑的手法來形容Britpop的潮起潮落:始於Take That;終於Take That(Robbie)!」這句話後面,或是"Pop is not dead, it keeps on rocking on!"隱約暗示。但當我看到「終於 take that」的時候,我的反應是現在又沒提到 take that 為何突然跑出「終於 take that」這句話,除非前後文有說Take That出了某受歡迎的唱片之後、Brit-pop再無代表力作、或是無法創新。不過我沒等到這句話。接著的是「在Britpop時期之後,也有許多很不錯的團體持續在創作音樂,樂風的名詞,往往僅是一個階段的代表性稱號(論者也可以說是樂評創造出新名詞以便謀生),但其影響力與曾經代表的歷史意義,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顯然你的想法還是很正面的,那為何「終於 Take That」呢?而且這部分似乎和你的立意(流行 vs 搖滾)也無關。所以我看了你那噗之後重新回頭看了那篇文章,還是很疑問。

(越寫越長,我怎麼廢話這麼多呀)簡單說,我會建議你根據目的和讀者,決定你的立場,然後更誠實、坦白、並且直接一點的文字來闡述你的立場。不過這是針對樂評部分,當然現在已經很棒了,只是當然希望能變得更棒。抒情文的部分現在就很好了,可能是因為反正是自己的情感,文字雖樸實、但很誠實。

朋友的回應整理如下:

馬瓜:
首先回應關於樂評這部分,這部分,我的立場大概如下:

1. 五百字以內要表明態度,但必須寫為何喜歡或不喜歡,這有時很抽象,但我已經盡力淺白,難寫之處在於,我不能直接說這張好爛!或這張棒,買就對了!

2. 我沒有設定讀者;

3. 因為我評論的主要是台灣獨立樂隊,其實台灣獨立音樂的環境很艱辛,我不想直接抹煞掉所有玩音樂的人的努力!所以有時只好迂迴的寫!只能嘆自己文字功力不佳,無法確切寫出想法(字數亦有限)。但我敢說我已經盡力誠實表態。敢問檯面上出過書的前輩,誰敢直接說一個樂團難聽?

關於淺談英倫搖滾,我的回應:

1. 一樣有設定字數。
2. 英倫搖滾已經太多人論述過,如何寫出好看好讀的文章但又不會落入窠臼,是我當初苦惱的課題。
3. 所謂的樂風時期,你很難斷定有哪一個時間點是正確的!畢竟樂風也是所謂樂評人定義出來的!
4. 所以我以我高中記憶中的英倫搖滾時期,那時接招剛紅,我去交叉比對了一下時間,發現接招紅到Robbie Williams紅的這中間,剛好是所謂英倫搖滾最磅礡的時期,所以我就自我定義,但我文字中並沒有明確說一定是這中間,而是用也可以說類似的字眼。
5. 提到接招,其實隱含了一個涵義,我以為大家看得出來,那就是所謂的英倫搖滾,其實和接招一樣,都是英國屬性的流行音樂!希望這樣有回答您的問題!
6. 看來我常自以為是的冷笑話或幽默感,其實反而變的不好笑了........
7. 同樣情形先爆雷一下,這一期貓王一樣找我寫樂風介紹,但字數剩八百字!所以我只好也是很幽默的寫,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8. 另外我寫作目的很單純,即使我寫得未必正確(但我盡力求正確),我也希望我寫的東西,可以引起愛樂者的興趣,畢竟聆聽是很私祕的事情,如果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那才是真棒!!!非常棒的棒!!!

Janice:
那篇文章對我來說完全沒問題啊,因為我高中時也喜歡過接招,還有專輯哩。 而我看到那篇時腦袋稍微換算一下就知道馬瓜要說什麼了,因為那的確也是英搖的黃金時期。我其實很贊同馬瓜在英搖那篇文章想要表達的結論,樂風這種本來就是樂評給的定義,用這種方式做衍伸,也很有趣啊!

所以我覺得馬瓜那篇文章已經成功的達到了不想落入窠臼的目的了,很好啊。不過「窠臼」這種東西,大概要看過很多其他樂評文字的人,才知道那是什麼,如果連英搖是啥都不知道的人,大概也很難知道馬瓜想要避免掉那種既定印象是什麼(因為他們可能連既定印象都不知道。XDDD)

所以我自是覺得,雖然馬瓜沒有預設讀者,但因為本身涵養太深的關係。XDDD 所以其實預設的讀者大概都已至少是愛樂者的等級,其實這點來說寫音樂雜誌是完全沒問題的吧!(不是愛樂者大概也不會去買/看音樂雜誌)所以,我對馬瓜的期待就是 -- 每次靠腰完要記得繼續寫下去就對了啦!XDDDD

(否則"深厚"的涵養流於敝帚自珍?未免可惜。XDDD)而且馬瓜對音樂的標準向來比我還嚴格,推薦給我的音樂我也都非常喜歡,所以,這"深厚"的涵養要表達出來,才能嘉惠眾人啊!(看~我強調好幾遍,夠意思了吧!)XDDDDDDD

對了,另外檯面上出過書的前輩,誰敢直接說一個樂團難聽?其實還是有的(最近派大的私噗...XDDDD)不過也都是採迂迴的方式居多,這圈子太小了不能得罪人哪。所以啦,其實當個自由樂迷真的是最幸福的,當"大大"其實是很辛苦的。XDDDD

-----

本文刊出後的後續相關討論與回應:

Janice:
我覺得妳寫得真好呀,心有戚戚焉。寫作最重要的就是讀者跟目的。我覺得像我根本寫不出啥樂評,大概就是因為我預設我的讀者是自己,再來就是一般並不一定聽很多樂團的朋友!所以都是比較以自溺的日記型態來寫,而這樣寫對我來說是最快樂的,因此這樣就好了。(←一點都沒有什麼要寫好文字的進取精神。)
總而言之以寫作來說,Jeany真是有很多洞見啊!XDDDD

Panny:
預設的讀者是自己,其實也沒什麼不好,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比較誠實。

勇者馬瓜:
我晚點會回應(註:回應如上所錄),不過說真的還是想說聲寫的人難為阿........怎麼寫如何寫是門學問,說實在的寫東西我沒有設定讀者群,單純只是想要用幽默一點、親切一點的方式讓讀者可以接近平常沒有在接觸的音樂。其他如何寫還有寫的困擾,我會再回應!但是只想說,很感謝Jeany的指教!我會改進!

另外我是業餘的,所以請大家多多包涵!我主要還是希望和所有愛好音樂的大家做好朋友!什麼都可以聊的!!!寫音樂我不在行,至少和pulp、hydeless這些寫手比起來,我真的要旁邊蹲了........

Jeany:
給 Janice:
你寫得很好啊,而且沒有讀者群的壓力下,可以更坦率。

其實我也是可以理解專業作者的困擾,只是說覺得有些可惜。就這一點我覺得派大的拿捏就很不錯,雖然他基本上也很少或近乎沒有給負評,但是他寫的東西不會太多矯飾或是虛文,給人很誠懇的感覺,尤其他相當善用情境來表達氣氛。

比方說點頭示意,若你聽得見這篇文章,他不實寫 Pink Floyd 給人如何迷幻如何慰藉,而是講一個DJ的故事、營造一個氛圍,於是讀者就自然去領會了The Wall的好、對比於「懂疵」類音樂的不同。

派大相當擅長這一類的情境構造和氣氛渲染。又如之前談 Bob Dylan 的日本演唱會,講一個男子西裝革履如一般日本上班族,在會場換了 T-shirt 馬上變身為 rocker。還有很多日本歌迷可以唱全部 Dylan 的歌詞。所以我還蠻喜歡看他的文章的。

袁智聰先生的文章現在大部分都相當簡短,不過簡潔扼要、褒貶分明,我也喜歡。

Raura:
個人覺得香港樂評的文章都遠比台灣樂評平實親民太多了,開門見山,雖說有時會有錯誤的地方,但是不會耍弄有的沒的=_= 台灣樂評可能是書念太多了,不故弄玄虛的話會對不起他們念過的書。

Jeany:
其實楊公寫得也短,簡潔扼要,也很好。不過他現在噗得不多寫得更少~XDDDDDD

Janice:
我也喜歡派大跟袁智聰先生的文字,清楚明瞭。個人喜歡看有個人情感的文字(簡單說就是要充滿愛 XDDD),要是個人最真實的經驗,有時候那種真實的感受不是矯揉造作的詞彙堆積的出來的。比方說蛋蛋Jenny的阿澎系列,看起來都很平實卻很有感覺。(順便催稿)XDDDD

比方說 Jeany 的 Roger Waters,我也覺得真是精彩!實在很有刻劃情境的功力啊!曾身在其中又能看到精彩文字,其實對樂迷來說,是種雙重享受的呢。

Jessica:推順便催稿XDDD
firth:也推 XD
Jessica:蛋仔在看伍佰時突然連打三個噴嚏)
Janice:(蛋仔又躺著中槍了。XDDDDD)
Eggy將軍:
為什麼這種很有深度的噗會出現我的名字呢。XDDDDDD 承蒙大家的抬舉啊...我只是個小小過度熱血的阿澎迷而已!(在聽到敲碗聲之前逃逸)
我現在很累不太有精神討論(剛看了表演回來),不過我覺得這串討論很精彩!大家都很有見地
Jeany:催稿!2009要過完啦,阿澎會哭哭~

rascal22:
Janice 我以前看你的Blog還是看得很開心阿~

Janice:
rascal 你不是那種不大聽樂團的朋友呀,你跟我某一部份的自己比較像。(聽音樂的tone啦!)所以我的讀者都會變成很好的樂友耶,因為大概要能適應這種痛才能繼續看得下去。

總之有心想要耕耘文字真的很好耶。之前我也有看到馬瓜貼的那篇新聞,現在的孩子平均一週才花幾分鐘閱讀而已。既然如此,未來還有沒有這種精闢的文字可看都未知了,有心要耕耘的人,還是很值得大家拍拍手啊!

現場直擊噗浪:
我把回馬瓜的噗整理成網誌了
大叔的身體、少女的玻璃心之馬瓜的憂鬱
馬瓜的引申討論:如何寫或評述自己不愛的東西?或是未親臨其境的東西?

-----

PS:這篇本不應放在 Rock-Album 類別下,但我也不想為其獨立一個分類,基本上我不太可能針對中文樂評討論甚麼;只放在閒嗑牙的話,又覺與搖滾部分關係較大,還是該在搖滾類別下建立索引。但其實說穿了,除了我之外,不會有人在意的啊.....等到文章沉下去不在首頁之後,大概也不會有人看吧!果然是自尋煩惱,完全只是出於敝帚自珍的想法罷了,咳!

2009年12月17日

Coachella 2010 確定日期:April 16-18, 2010

Coachella 2010 確定日期!

2010/04/16-2010/04/18。

售票詳情可參閱官網,三日票仍然是比照前兩年的$269,並沒有漲價噱錢、相當令人感動。

此次還有一大創舉,就是把往年的露營PASS從以人(8ft X 8ft)為單位(US$55)、改成以車為單位(US$55),一個營地大小是10ft X 30 ft,只要在這個空間內擠得下、不管有多少人或多少帳棚都無所謂。這其實有降價的效果,如果大家都好好的 car pool、一輛車塞滿四人,成本比起往年可是每人下降了$30呀!都可以再看一場演出囉~(心)

重點是,車子可以停在營地旁!

當初參加08' 和 09' Coachella最辛苦的一段就是從車上搬運東西到營地,都必須徒手搬運。雖然09' 我帶了小拖車、稍微好一點,可是不管是半夜排隊等著入場、或是要離開時在烈日下把東西搬回車上,都還是很辛苦。可是2010 就沒有這個困擾了!

2010 的另一個創舉則是開創RV parking spot(20 ft X 50 ft,US$250)。想想如果開台露營車是多麼美好的事情,不需要和一大堆人排隊等著洗澡,又能有冰箱~!如果人夠多的話,分攤租車和營地的費用其實也不高。這真得太豪華了!

另外,官網也如火如荼地討論著可能出現的演出陣容(討論串見此),經過眾人發動群眾力量拼湊真相,目前(2009/12/17)可以說確認的包含(連結為消息來源):

Muse
Devo
Pretty Lights
Zoe
Miike Snow
Craze and Klever
Bassnectar (confirmed via twitter)
Aeroplane
El Gran Silencio
As Tall As Lions
Kevin Devine

謠言會出現的名單就更讓人興奮啦,包含復合的 pavement、The Rolling Stones、Gorillaz 等等,還有我09本來想聽、但因為和Paul McCartney衝堂而沒去程的 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等等。

倒是 Pearl Jam 從謠言名單上被剔除了,據說他們已經和一個 Jazz festival 簽約.....這真是太跳 tone了,到底是那個爵士音樂節的主辦單位腦筋怪怪的,還是Pearl Jam 腦筋怪怪的?讓我覺得挺無言的....XDrz

總而言之,我已經開始期待 Coachella 2010 啦!隨著時間過去,一定會有更多令人興奮的名單公布吧。

更令人興奮地是,這次招朋引伴,說不定可以湊個八人眾、在 Coachella 營地撐起一片天喔~(心)

(突然想到 Coachella 2009的心得還沒寫...XDrz)

我的Coachella 2010 討論噗

2009年10月20日

2009 Treasure Island Music Festival @ SF, CA

圖說:摩天輪上鳥瞰的會場景象。此時約下午兩點左右,雲層相當厚,我和Sophie在摩天輪上發抖著。

八月的時候本來想去參加在舊金山Golden Gate Park舉行的San Francisco’s Outside Lands Festival ,可惜當時剛剛開學、百廢待舉,於是決定放棄了。這次(10/17-10/18)的 Treasure Island Music Festival剛好是在 Fall A和 Fall B兩個 mini-semester間隔的 break,於是無論如何不能錯過。

由於 Early Bird Two-Day Ticket $99.99 的票早已售罄,週六的團比較偏電音團、加上周日又有我非常欣賞的 Beirut 和 The Decemberists,於是最後決定買$65的單日票。沒想到 Ticketmaster 上加了手續費之後竟然也有$83左右,雖在意料之中,可是真是還是忍不住覺得被搶劫了!

顧名思義,金銀島音樂節就是在金銀島(Treasure Island)上舉行,在舊金山市和奧克蘭市之間、Bay Bridge(80號公路)通過的一個小島。從 Caltrain SF站下車後,走路可達 AT&T Park,有主辦單位提供的免費接駁車可以搭乘到會場。行前看了一篇The Insiders’ Guide to the Treasure Island Music Festival ,有鑒於舊金市週邊道路和市區常常塞車,於是決定還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事後看來,這真是個錯誤的決定。

當日早上和 Sophie 約好在 Caltrain 上相會。等到集合完畢,才看到 Sophie 的時刻表:週末最晚一班車只到21:10,當場受到莫大打擊。畢竟就算我可以放棄剛在八月才在 Summer Sonic看過的The Flaming Lips,但我是不可能放棄十二月人的,只好展開 Plan B,請pc晚上把我載回家。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下午一點多。經歷過 Coachella 2008、Coachella 2009、Summer Sonic 2009,我現在對參加音樂節也算是小有心得啦!一進入會場我就覺得印象相當不錯,雖然只有兩個舞台,場地也很小,但感覺頗為精緻、也還蠻有趣的。有摩天輪、跑來跑去的 muffin 電動車、手牽手遊街的機器人和怪獸隊伍,很有節慶氣氛。另外主辦單位也非常注重環保,包含垃圾分類、回收,以及綠色接駁車,在在顯示為北極熊盡一份心的努力。

主辦單位很貼心地在當天發放的節目單上放上各團介紹,所以雖然我之前沒做功課,也可以靠簡介大概有個心理準備。而且兩個舞台很近,時間又完全錯開,如果不堅持要在大團演出佔個好位置的話,幾乎沒有衝堂的問題。

13:50-14:30 Spiral Stairs
Spiral Stairs @ MySpace
Spiral Stairs @ Wiki
此團非團,是前 Pavement 吉他手 Scott Kannberg單飛後的名號。不過說真的我也沒特別感想啦,就很 indie,很花草,還蠻符合陽光下的音樂節氣氛,可惜當天沒有陽光!

14:30-15:15 Edward Sharpe & the Magnetic Zeros
Edward Sharpe & the Magnetic Zeros @ MySpace
Edward Sharpe & the Magnetic Zeros @ Wiki

話說此團之前五月是當 Gogol Brodello 的暖場團,當時印象就不錯,昨天印象也還是蠻好的。是個大編制的團,有男女主唱,樂器編制除了常見的吉他、貝斯、鼓之外,還有鋼琴、小喇叭、手風琴等等獨具風格的樂器,音樂熱鬧繽紛。不過因為我們站得太遙遠了,其實聲音沒有完全出來。另外就是當天氣溫明明冷得要死,主唱這位大哥竟然還是打了赤膊!你自己冷不要緊,不要讓我看了跟著都發抖啊!

總之在他們唱的時候我們花了$5坐摩天輪去了。在摩天輪上被風吹得瑟瑟發抖、鳥瞰整個會場也是蠻特別的經驗。

15:15-15:55 Vetiver
Vetiver @ MySpace
Vetiver @ wiki

在這個團登台時,正好坐完摩天輪、和Clare等人集合。

此團屬於被我歸類成溫溫吞吞的清淡音樂,就是那種聽起來很輕鬆但欠缺爆點的,有點民搖風的團,也是適合陽光音樂節搭配清淡花草茶的音樂,雖然順耳,卻不太能抓住我的耳朵就是了。

因為另一個舞台的下個團就是 Grizzly Bear,Sophie 和我都蠻有興趣的,所以聽了一半就決定先把握時間、一行人逛街去了。

16:00-16:45 Grizzly Bear
Grizzly Bear @ wiki
Grizzly Bear@ MySpace

話說我對這個團印象頗深刻,倒不是因為喜歡他們的音樂,而是因為當初Summer Sonic 第三天時,我一邊洗衣服、一邊在噗浪上和大家討論推薦團序,雖然和 Keane 有點衝,不過小潔和Janice都力挺此團。可惜最後因為我洗衣服洗過頭又在電車上發呆坐過站就錯過此團和Keane了(總覺得因為這種原因好像有種太混的感受),也算是小小一個遺憾。因此他們開始的時候,Sophie 雖還在逛街逛的不亦樂乎,我還是說我要先過去舞台聆聽。沒想到雖說Sophie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衣服攤位、但不久我們還是在人群中失散了!命中註定啊!

Grizzly Bear 我覺得還不錯,不過也是太清淡了,一整個就是很有氣質的 indie 風,運用許多和聲等等(我感覺是MySpace聽起來比較優啦,現場聽整個set就覺得每首都很像)。以至於我聽到最後不太能專心,很想仰天長嘯:給我一點振奮人心的音樂吧!!

Grizzly Bear Setlist
1.Cheerleader
2.Southern Point
3.Lullabye
4.Knife
5.Fine For Now
6.Two Weeks
7.Ready, Able
8.I Live With You
9.While You Wait For The Others
10.On A Neck, On A Spit

Grizzly Bear 聽完後,我就決定不要去另個舞台聽 Bob Mould了,畢竟 Bridge Stage 接著的 Beirut 是我這次來 TI festival 的主因啊~ 所以我就努力往前走想去占個好一點的位置。此時發現手機沒有訊號,和蘇菲他們徹底失聯。不過蘇菲號稱要和旺福他們聊聊天,所以我想就算聯絡上好像也沒差,於是我就自己耐心地在寒風中等待 Beirut的出現。

回家後剛好看到此則評論,作者對於 Vetiver 和 Grizzly Bear 也不是很欣賞。真的,我覺得這兩團就是整個 set 聽起來都有種差不多感,以至於後來會彈性疲乏。不過 Sophie 是很喜歡 Grizzly Bear這場演出,所以我想還是見仁見智吧。這篇評論作者對Bob Mould評價也相當不錯喔!下次有機會聽聽看好了。

17:30-18:20 - Beirut
Beirut @ Wiki
Beirut @ MySpace

喔喔喔~我心愛的 Beirut 終於出現啦!當我看到大提琴和各式銅管出現在舞台中真是忍不住激動不已啊!第一首Nantes出來我就忍不住在心中大喊:「啊啊啊!就是這個 tone!!」我終於醒過來啦!

令人十分欣慰的是Zach比我想像中的瘦。據說他總是閉關錄專輯的時候變胖、巡迴時因勞累變瘦。有鑒於Zach提到這次演出是今年最後一場演出,所以應該也瘦了不少吧!

Beirut上一張The Flying Club 和今年六月發行的Live at the Music Hall of Williamsburg都是和墨西哥的一個葬儀樂隊合作,大量運用銅管樂器、手風琴和大提琴。這次看到台上一字排開的小喇叭、長號(兼土巴)等等,我就已經興奮不已了。鼓手的氣質也相當特別,穿著一個西裝外套、鮮紅的嘴唇,很有那卡西風,持鼓棒的方式也很特別。這個團就是一整個硬底子+很棒的音樂和現場呀!今年 Coachella 因為時間衝突沒聽到他們真可惜,還好我有在金銀島補完(灑花)。

話說 Zach 唱了兩首歌之後說:「唉呀、這天氣冷算甚麼!誰會在乎呀?」(脫外套、挽起袖子),結果唱了兩首之後又撐不住把外套穿穿回去了,害我當場就忍不住笑了起來。看看下午的Edward Sharpe & the Magnetic Zeros,人家打著赤膊跳來跳去耶!而當Zach把小號拿下來換成Ukelele琴時,調音調了半天,於是勒令左右兩位手風琴手和小喇叭手講笑話……真的很冷的笑話,我完全無法體會笑點在哪。


圖說:Zach 和鼓手的真相。話說真相當不容易,因為之前的團我懶得照,之後的團光線太差照不起來。


圖說:我試著想照整個團的感覺,可惜人頭太多啦,右手邊還有兩位沒有入鏡(一個是上大螢幕的小喇叭手,一個是戴眼鏡的長號+土巴手)。總之我盡力啦。對了,樓上那張是唯一一張有脫外套的,我發現我其他張Zach都是裹著他的風衣。

總之 Beirut 的 set 要結束的時候我莫名地憂鬱起來,很想大喊:「不要走啊~我還沒聽夠啊~~麻煩來個阿澎的三小時等級現場!」(←這當然是做夢,畢竟肺活量再好也沒法吹銅管連吹三小時吧!)

Beirut Setlist
(應該只有部分,有幾首應該是新專輯的歌,所以沒被記錄下來。)
1.Nantes
2.Elephant Gun
3.The Shrew
4.Scenic World
5.Mount Wroclai (Idle Days)
6.Postcards From Italy
7.My Night With the Prostitute From Marseille

之前準備 Coachella 時的功課噗以及沒看到的哀號噗

Beirut 結束之後我一直在掙扎到底要不要去另一個舞台聽The Walkman,畢竟那個團有鋼琴似乎會是我會有興趣的,而且鼓聲似乎也會很特別。可是我又非常想近一點看 The Decemberists。不過最後我還是放棄了,所以趁亂又往前移到視野更好的位置。(不過我覺得 The Walkman @ MySpace相當不錯,下次有機會我應該會去聽!)

等待的過程中,The Flaming Lips 的主唱Wayne Coyne不知何故跑到舞台上探頭探腦——這位大哥你來亂的嗎?待會又不是你!不過群眾還是很夠意思地歡呼就是。

19:10-20:10 The Decemberists
The Decemberists @ Wiki
The Decemberists @ MySpace

喔喔喔~~我的愛團之二!我這次主要就是要聽他們和 Beirut 呀~

話說他們真是太夠意思了,整場演出一氣呵成,曲和曲之間完全沒有停頓,視覺投影效果也是超棒的!不枉費我犧牲一個團占的好位置。

The Decemberists 有兩個客座的女歌手,一位白衣飄飄、的金髮高音女歌手,形象宛如電影魔戒中的精靈;另外一位穿著黑衣、黑暗天使風的低音女歌手,則讓我想到莫札特歌劇「魔笛」裡的夜后。每個角色有各自的主題樂句,難怪The Decemberists會創作出 The Mariner's Revenge 這種充滿戲劇性的歌(可是他們沒唱!殘念!!)。

圖說:The Decemberists的黑天使女王陛下和旁白主唱 Meloy!。

其實我很懷疑主要負責寫歌的 Colin Meloy 是不是很愛聽歌劇,私以為他應該受了不少歌劇創作的影響,包含主題樂句的處理手法、戲劇性的注重。另外,我真的很喜歡他們做出大鍵琴的音色(Ex. The Wanting Comes in Waves/Repaid),輔以大提琴的低音共鳴,效果非常棒。當然主唱的聲音我也很喜歡,很有識別力的音質、又具豐富聲音表情的表現。黑暗天使當然也是我的菜啦~完全就是女王陛下啊!兩位女歌手各自引領風騷,加上 Meloy旁白風的聲音,先不提視覺效果,就說聲音的豐富度和戲劇張力就很強烈了。總之 The Decemberists 果然也是大好!完完全全就是我的菜!

The Rake's Song 的時候所有人都拿起鼓棒來打--所以總共有四組鼓在台上同時敲打!很棒啊~~要不是實在太冷我應該會整個嗨到爆炸吧~

The Hazards of Love 3 是我覺得稍微可惜的地方,兒童合唱部分是用預錄的音源,但這種天真無邪又殘忍的反差很重要,可說是黑色童話必要的元素啊!用預錄音源真是太可惜了。不過回家後看了幾個現場的clips,好像他們固定都是預錄的啦。算了,這完全可以理解,雖然我還是覺得很可惜。

總之,如果下次The Decemberists有自己的巡迴演出,我一定會去聽的!

The Decemberists Setlist
1.Prelude
2.The Hazards of Love 1 (The Prettiest Whistles Won't Wrestle the Thistles Undone)
3.A Bower Scene
4.Won't Want for Love (Margaret in the Taiga)
5.The Hazards of Love 2 (Wager All)
6.The Queen's Approach
7.Isn't It a Lovely Night?
8.The Wanting Comes In Waves/Repaid
9.An Interlude
10.The Rake's Song
11.The Abduction of Margaret
12.The Queen's Rebuke/The Crossing
13.Annan Water
14.Margaret in Captivity
15.The Hazards of Love 3 (Revenge!)
16.The Wanting Comes In Waves (Reprise)
17.The Hazards of Love 4 (The Drowned)

20:10-21:00 Yo La Tengo

此團因為噗浪上一片好評,再加上其實 The Flaming Lips 我八月才在SS看過,所以毫無懸念地走去 Tunnel Stage。

話說他們三人一個短袖沒戴帽、一個長袖帶鴨舌帽、一個穿著雪衣戴毛帽,三人在舞台上展現三種季節風情。於是穿長袖的人開口了:「聽說如果脫下衣服就不會冷。」穿雪衣的人則冷冷回答:「喔?是嗎?從沒聽說過。」繼續全身縮在一起坐在椅子上彈奏他的樂器。

朋友在聽我轉述的時候,都猜測穿短袖的應該是胖胖的貝斯手James吧?其實不然,James穿雪衣戴毛帽、全身縮在一起彈貝斯,而穿著短袖的則是唯一的女生Georgia,很猛地在後面打鼓,動作很大、十分火熱!顯然這不是講究男子氣概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小看中年婦女的爆發力啊!

總而言之,聽到以上的對話,可以想像這是個很寒冷的夜晚、被冷到嗨不起來的樂團、以及和天氣一樣冷淡的聽眾。

我發現我其實並不欣賞 Yo La Tengo。從20:10到20:45我都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不喜歡他們,我想主要是因為他們會製造出不和諧的噪音、除去噪音之外的旋律又(對我來說)很平淡、一直重複地樂句,Ira的聲音我不喜歡(James 唱的我覺得好一點)。20:45的時候我看看錶決定要走回另個舞台,畢竟我曾經立志要看清楚到底台上跳跳跳的人偶有哪些動物的啊!但這時候他們開始玩起了像是後搖的無人聲音樂,所以我又決定留下來繼續再聽聽看。可惜只持續了六分鐘,20:52又開始了不和諧造音,Ira把吉他甩來甩去的製造更多噪音,於是我絕望了。話說我也不是不能接受噪音啦,但我想我能接受的是和諧的噪音,像是 MBV 這種瞪鞋派的我OK呀,或是 Mogwai 這樣的也行呀!可是我真的很不喜歡那種尖銳的不和諧噪音,像是麥克風回溯或是亂甩電吉他製造出來的那種。但我還是站在那邊聽完一整段表演,然後確定他們音樂的的確確不是我的菜。這和下午我說很清淡的團不同,是很難記住和不喜歡的差別。(結果可以接受的只是沒特欣賞的反而沒聽完整個set!怎麼回事XDrz)

Yo La Tengo Setlist
1.Periodically Double Or Triple
2.More Than The Stars There Are In Heaven
3.Stockholm Syndrome
4.Here To Fall
5.If It's True
6.Decora
7.Nothing To Hide
8.I Heard You Looking

21:05-22:35 The Flaming Lips

等我走回去的時候當然甚麼好位置都沒了,努力擠到中控台旁邊,前方一整排都是高個兒,所以我一方面希望 The Flaming Lips 的 set 和今年Summer Sonic場不同,一方面又希望最好一樣,免得我因為看不到舞台而倍感憂鬱。

今年在 SS Day3 他們是壓軸(參本噗),我對他們印象好到破表,一整個嗨到翻的一個團。看著台上的工作人員在那邊橋來橋去,Wayne Coyne在那邊和塑膠大球打交道,我心中抱著「喔呵呵呵呵、我知道你們待會要做甚麼喔~」的莫名優越感期待著正式演出!

當裸女出現在螢幕上跳啊跳的,我嘴角忍不住上揚,心道:「果然和SS是一樣的啊!喔呵呵呵~(莫名地睥睨著周圍的群眾)」當團員從**(嗶—消音處理)**依次走出時,我旁邊的男生一邊怪笑一邊大叫:WTF!

本來到這邊應該很歡樂是吧。可惜風真的太大了,所以汽球啦彩帶啦瞬間就被吹走了,和SS那種繽紛的場子實在差太多了!台下觀眾也很冷淡(畢竟天氣真的好冷啊),當 Wayne 努力地阿呀呀呀呀地鬼叫時要台下響應時,根本沒人鳥他!整個場子就是冷到不行! Wayne 一直想要炒熱氣氛,成效有限。然後只要稍微安靜一點我就會聽到風吹著麥克風的轟轟轟的聲音,還有麥克風回溯噪音。台上的貓女還是和夏天時一樣穿著薄紗和馬甲短裙,一整個我都看得發抖。

我覺得看這場的聽眾真是太可惜了,整個 The Flaming Lips 的魅力大概只有 SS 的50%不到吧!然後 Wayne 的聲音到後來超啞的,很多地方很勉強,我都覺得他應該快感冒了。觀眾真的很冷淡,包含我自己都冷得不想大喊(我應該也快感冒了)。前後左右的高個兒在過成中不斷地離開,結果我被風吹得眼淚鼻涕都快冒出來,一直努力地在人群中找避風的地方。總之!我覺得這場和先前我看的經驗比起來真是超失敗的。也讓我確定了我果然是亞熱帶小島居民,禦寒力相當差!Wayne 在最後說,啊時間還夠,你們可以趕快短短地安可一聲。於是觀眾配合演出了一下,他又出來把剩下一首走完、灑完紙花。這和SS根本就差很多,SS的時候哪需要跟觀眾討Encore,根本大家就嗨到快瘋掉好嗎。

The Flaming Lips Setlist
1.Race for the Prize
2.Silver Trembling Hands
3.The Yeah Yeah Yeah Song
4.Fight Test
5.Enthusiasm for Life Defeats Existential Fear
6.Convinced of the Hex
7.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 Pt. 1
8.Vein of Stars
9.Taps
10.Pompeii Am Götterdämmerung
11.The WAND
12.She Don't Use Jelly
Encore:
13.Do You Realize??

其實在十點的時候我就想走了,可惜pc還沒出門。回到家我就趕快煮了一鍋熱熱的老薑魚湯,辣得我眼淚都快掉出來。不過我到今天都還是覺得我在感冒邊緣。我昨天實在該開車去的,一旦想走馬上就有車開。以上!結束了寒冷的 Treasure Island Music Festival 心得報告!總結:最超值的還是 Beirut & The Decemberists!最難忘的就是寒風凜冽瀕臨感冒的 fu!

文末補上旺福他們也被冷到的金銀島音樂節心得,照片裡那條毯子應該就是 Sophie 在Target買到的Woodstock 紀念毯。

專業的Gallery Photos: Treasure Island Music Festival Gallery Spotlight: SF, CA - Oct. 17-18, 2009 

我在噗浪上的心得噗 

2009年10月9日

國際學生在美國:F1、F2、H1B、和綠卡

其實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用到,一般人大概搞不清楚美簽的種類吧。我發現每次要和親友團解釋簽證種類其實有點複雜,在此簡單地稍微說一下。

一般留學美國的國際學生,拿到的大部分都是F1簽證,眷屬(如配偶、子女)拿的是F2簽證。留學生本人(F1簽證持有者)必須是全職學生,怎麼樣才能算全職呢?學校會規定一個學期修課學分必須滿足下限才符合全職學生的要求,大部份我聽到的都是9~12學分之間。正常狀況下這不是問題,多半是留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決定期中退選、導致學分數不足,因為沒有滿足持有F1簽證的條件,這樣就有大麻煩了。出了問題怎麼辦?其實我也不知道,請洽該校國際學生事務處。

身為F1全職學生,在念書期間可以申請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打工,但一個星期不得超過上限20小時(暑假時一周可達40小時)。在持有F1入境美國的前九個月只能做校園內的工讀,之後才能申請CPT做校外工讀。CPT申請必須得到學校同意,隱含的意思就是學校不同意的話你就不能工讀;像當初一月的時候pc本來有意搬去San Diego打工,可是他們學校教授不同意PhD學生去做洛杉磯地區以外的工讀,於是就沒戲唱了。

如果是學士以上的留學生畢業,在拿到學位之後可以申請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合法工作一年。目前的規定是不同學位都可以申請一次,也就是如果你讀了兩次碩士、那只能用一次OPT,但如果念了一個碩士又念了個博士,則可以申請兩次OPT。所謂的OPT說穿了簽證仍然是F1,不能有移民傾向、報稅身分不是居民(除了持F1超過五年,如PhD或大學就在這邊念啦)。好處是可以省下聯邦稅(社會安全稅的部分),壞處是所有居民可以使用的抵稅優惠(如房屋貸款利息)都不適用。

OPT目前的規定是生效日後累計90天內要找到工作,否則就不能合法居留了。不過工作的定義除了全職工作外,亦包含實習和當免錢的義工。2008年4月起,如果該留學生念的科系屬於STEM範疇(主要以工程類為主,請參考I-20上的資料)、且雇用的雇主有加入E-Verify系統,則可以申請延長17個月,亦即加上原先的一年共29個月的OPT效期(不過還是只能有累計90日的無業狀態)。

F1簽證是這樣,留學生眷屬的F2簽證呢?抱歉,F2持有者無法合法工作、也不能當全職學生,最多就是去修修社區大學的課,一個禮拜不超過六小時。當初持F2簽證入境時,我還曾被海關套話有沒有工作,不過因為我真的就是在家裏宅、沒有打黑工,所以也沒被套甚麼話出來。

有些留學生(如申請到教育部公費留學者)拿的是J1簽證,配偶則是J2簽證,這就是不一樣的簽證種類。不過J簽證和我們沒啥關係,所以我沒怎麼研究過;不過J1的配偶J2就可以合法工作了。

接著講一下H1B簽證,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工作簽證(其實美國可以工作的簽證還有許多,如外國公司派駐美國的L類別簽證,像是我們住橘郡的二姐夫當初便是持L簽證的)。美國目前一年提供20000個美國碩士以上學位畢業的H-1B名額加上65000個一般H-1B名額給外國人(非營利機構的H1B則不在此限),往年景氣好的時候,申請者眾(多達19萬名申請者),通常需要抽籤才行,所以常常聽到有工作卻沒有抽到H1B的人不得不離開美國的故事。因此,在那個要抽籤的年代,有占到H1B名額是很重要的,就算離職轉任新公司,新雇主雖然要重新幫你申請H1B,卻不用再去占用當年度名額、也不用重新抽籤。H1B可以持有三年、再申請延長3年,也就是最多可以持有6年的H1B(據說之後就是一年一年延簽,很麻煩的)。如果你有兩份工作、兩個雇主,則這兩個雇主都必須幫你申請H1B。今年由於景氣太差,所以2009年的名額並沒有用光。(名額相關更新可查此網頁)。

H1B簽證持有者可以有移民或非移民傾向,以加州來說,居住滿一年報稅身分就可視作居民。其配偶持H4簽證,可以念書當全職學生、但不能工作。如果念的是州立大學、又具備了居民身分,可以用州民身分入學,學費可能只用繳國際學生學費的1/3喔!另外,學費也可以做為居民報稅的抵免項目。

從10/1開始,pc就是持H1B簽證者啦!我之前是持F2簽證,今年申請到學校後改持F1簽證。我本人雖也可選擇H4簽證,但最後決定仍是持F1簽證,以便畢業後還可以用OPT找工作;且在這變動的年代,如果pc持H1B被裁了,也還可以暫時先當我的F2留在美國伺機而動,等於多一道防線。說來H1B是個充滿辛酸血淚史的簽證,持有者一旦失業就得滾蛋啦。比方說,今年拿美國政府金援的汽車、金融業公司,大幅裁員、又不能雇用新的H1B。那這些被裁的H1B們該如何是好?很多都只能回去自己的國家。很明顯地,H1B也只是權宜之計,大部分想要留在美國居住工作的人,都還是希望能申請到綠卡。事實上申請綠卡和申請H1B簽證是兩條互相獨立的途徑,可以同時申請,只是大部分人通常利用H1B期間申請綠卡(花費時間可能較長),這也是為甚麼常聽到許多人是先拿H1B再拿綠卡的。

持有綠卡就是具備永久居留權了,一般有走親屬移民和職業移民兩種途徑(當然也有抽中綠卡樂透的啦),以我們的狀況,大概只能走職業移民的途徑。個人淺見,除非以後真的是要在美國長期居住,不然拿綠卡是煩惱多過實質利益。一般人俗稱的「移民監」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為了維持綠卡有效性,連續五年累計維持超過若干時日(三十個月)且沒有單次離開超過六個月才能申請入籍成為美國公民。很多人明明就是在台灣工作居住,為了維持這綠卡每年要跑美國;但實話說,就算常年出差美國,要一年住超過半年也太困難啦,於是這五年多半一延再延。還有很多老一輩的人為了子女教育,把妻小都送去美國,常常是全家都變成美國人、就剩這個養家的父親/丈夫還是個綠卡持有者,且因為在美國時日居住時間太短,常被美國海關請去小房間關切,每次入關便得擔心綠卡會被沒收。這樣的日子也未免太辛苦了。不過說實話,對於綠卡我的研究不多,詳細規定如何並不完全清楚就是,各種情況和規定相當複雜,還是要自行參酌官方文件為佳

值得一提的是,具永久居留權者,仍然不是美國人。你的護照是甚麼國人就是甚麼國人,一個持台灣護照的人,不會因為有了美國綠卡、到其他國家就可以享受美國人的免簽證待遇(墨西哥、加拿大除外,似乎加勒比海有些地方美國永久居留權者也免簽)。雖然綠卡持有者要繳和美國公民一樣的稅,但是許多權益卻不一樣,比方說哪天打起仗來,美國政府會優先照顧美國人、可不會照顧永久居留權持有者唷。這也是廢話,美國政府幹嘛照顧外國人。常聽到有人抱怨留學生受歧視、在美國是次等公民,其實這句話根本就是邏輯不通。一個外國人跟人家談甚麼次等公民,你根本不是公民好嗎!

附帶一提,當入籍成為美國公民之後,你愛住哪就住哪,美國政府不會管你。但是綠卡持有者和美國公民稅務計算標準包含海內外收入,所以就算搬去天涯海角理論上也是要繳在天涯海角所得的所得稅。不過美國政府是不是收得到稅,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上學一二事

從開學到現在,一直想要寫些東西紀錄一下。然而沒想到一開學便忙忙碌碌,偶然偷閒得空,也就在噗浪上發個言聊聊天,一直沒甚麼心思好好寫一篇文章。

不過既然也不是存心要寫甚麼大作,便記個流水帳聊以備忘、兼與親友報告近況。有興趣者再繼續展文閱讀吧。

八月二十日開始為期四天的新生訓練。這四天全職和半職新生都齊聚一堂,現在回想起來就是一連串的美國式的雞尾酒會社交過程。碰到了一些有趣的人,有在NASA工作的、也有之前開發戰鬥機系統的同學,還有家裏養了四台跑車的狠角色。雖然不是故意的,不過這四天我反而和全職同學接觸的比較少,泰半也是出自於覺得以後全職生自然而然會熟識,半職生則可能沒有太多機會相處的心態吧?話又說回來,另一種社交策略應該是盡量和全職同學接觸,畢竟那才是接著一年要一起合作的同學們。其實我覺得我本人生性孤僻,雖經過社會化過程而學會了偽裝,但本質上我還蠻不喜歡這種社交方式的。在中文環境中還不那麼明顯,在英文環境中就覺得這種社交過程讓我份外勞累。

在新生訓練過程中發現一件事,雖然敝學程的全職生幾乎都是國際學生,但其實許多人都在美國工作、居住或學習過一段時間(以年為單位)。也許是因為敝學程是工程類碩士中少有的在審核流程中有面試要求的學程,幾乎每個人口語表達都相當流利,我在其中算是英語程度相對低落的。

記得某一集的「東大特訓班」曾經提過日本人學習英語著重於「吸收外來文化」、因此注重「聽」和「讀」的能力,但不曾積極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導致「說」和「寫」的能力普遍低落,積習已久。這一點我覺得似乎也頗適用於我自己的狀況,從我的托福 iBT成績可以很明顯得看出這樣的分布:聽(29/30)和讀(29/30)的成績比較高,但說(20/30)和寫(25/30)的成績就實在不怎麼樣,總分103,只能說可以基本表達自己的意思。提供一下我的另一位同班的台灣同學托福成績作為參考值:聽(30/30)、說(26/30)、讀(30/30)、寫(30/30),總分116(滿分120)。班上同學英文程度應該大部分都有達到這種水準吧,所以更讓我汗顏,畢竟英文也並不是這些同學的母語,其實真沒有甚麼藉口的。

總之,開學到現在我都深切地為英語溝通能力不佳所苦,常常都覺得在說、寫英文的時候,我沒法順暢流利地表達自己,以至於我感覺用英文的人幾乎是另一個人而不是我自己。關於此點,pc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去一年半我當留學生眷屬自閉太久,加上又在LA那種連買菜都可以講中文的地方(雖然我們是住西語區啦、但我也沒因此學會西語),搞不好英文表達能力不進反退——真是殘酷的事實啊!想想以前好歹算是靠張嘴吃飯的人,現在說起話來坑坑巴巴、詞不達意,連自己都要不耐煩,真是讓人莫名地產生悲涼感。這種時候就只好喝口茶嘆口氣,曰:「這就是人生啊!」

另外談到技術的部分。既然敝學程是講軟體工程,不免可以想像我們的學科要實作軟體工程的流程開發網站。於是我又深切感受到我是史前人類,且不論我在轉職後從此和軟體開發再不相干,便論轉職前當軟體工程師也是N年以前的事情。當年在學校、在公司用的都是waterfall model,亦即使用者需求蒐集與確認、分析、開發、測試、正式上線的流程,頂多在裏頭加上一點UI mockup或 prototyping也就算了;在公司用的系統架構是 Client/Server架構,維護開發的系統是就算以我當時的眼光來看、都相當復古的VisualAge C++和VB5.0。至於甚麼是OOA(Object-Oriented Analysis) 或是Use Case我就已經只聞其名、沒真正實作過了。現在到了學校發現老師談到 Use Case 一副恨其缺憾甚多,談到 Client/Server架構或是 waterfall開發流程彷彿那是供在博物館任人憑弔的恐龍化石。想當年敝前前前東家推得如火如荼的CMMI就是敝校提出的,要寫的文件多得可以砸死人;沒想到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現在敝校敝學程談的是Agile Development、eXtreme Programming,甚麼文件幾乎都不用寫了,讓我實作的時候不免心中嘀咕,萬分不踏實。雖說這也許是因為東西岸校區對兩種方法論重心不同,但我深深感覺到幾年之間,自己落後了軟體工程論和資訊科技的發展不只一代。

又談到使用的科技,目前用的是Ruby on Rails(RoR),和甚麼都要親力親為的C大不相同(必須說C對我也是很遙遠的東西了,現在啥都忘了)或甚至和(我當年已經覺得)很方便的VB不同,只要照著它的規矩來,許多事情都由RoR幕後幫你作掉,但和structured language十分不同的風格,對我真真如雪泥鴻爪、摸不著頭緒。雖然易學易上手,很快可以做出網站的基本功能,但總有種不踏實感,到現在還是覺得掌握度很低。

今天算是一個mini-semester的結束,我的一門課程也宣告結束。這門課比較偏向管理課程,僥倖拿了A-,雖不滿意、尚可接受。另外一門課團隊合作做project的課,我們同組的其他組員都很優秀,目前進度一切順利,看來也沒甚麼問題。下下禮拜開始又有一科全新的課要開始,要和全新的組員共事。不過目前看來,這個新團隊的同學應該都很優秀,我想新團隊應該也會很棒吧。我自己現在文不成武不就,整個感覺像是重開機、一切都要從頭學習;一直很怕變成被人嫌棄my partner sucks的那個 partner,所以還是要更努力才行!

雖然有時不免沮喪,不過想想這樣也不錯,至少表示我一直都在學新東西、而不是原地踏步。而且有這一年去上學的緩衝,明年畢業的時候,希望我可以很有自信、在各方面也都建立起競爭力,在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

PS:要特別聲明的是,請有在看本部落格的爹娘不用擔心,雖然我現在學業忙碌,不過其實目前總體來說都還不錯啦~雖然我自己覺得英文不夠好,但一般溝通也是沒甚麼問題的。我只是還希望更好就是了。

PPS:……不過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覺得當個矽谷房東才是王道就是了(咳)。

【這段期間的上學相關噗浪話題】

關於新生訓練的即時噗:Day1 Day2 Day3 Day4-1 Day4-2

中場休息:惡棍特工的電影噗

關於軟體工程的困惑:我是史前人類感嘆噗 Story Card真可以有效蒐集需求嗎? 樹狀介面被說成很過時!

關於軟體管理要素(被我戲稱為mini-MBA的課程):ERP真的流行messaging? 功課寫不完哀號噗 台灣的資管教育 DELL零庫存是假的! 美國公司隨心所欲的會計年度 Open Source的趨勢

課堂外的八卦:【帶】這個動詞

2009年9月10日

不算公告的公告

上次更新本部落格的時間:六月二十一日。都快三個月啦!!!為甚麼一篇文章都沒有?難道是部落格搬家了?(其實並沒有)作者本人無法上網?(天天都上網)這三個月的生活味如嚼蠟、乏善可陳?錯錯錯!

相反地,只是因為想要好好寫,反而最後都沒有寫(汗)。

但是我每天都有隨口聊一下有興趣的事情啦,所以如果想要即時參與討論的,請參考左手邊的噗浪,不過當然就是隨口發言、欠缺組織章法;如果有耐心等等我寫文章的……就…….繼續等吧~(逃)

2009年6月21日

Oregon Trip 奧瑞崗旅行流水帳




06/08 (Mon) Los Angeles → Mountain View (宿:Sunnyvale)

為了尋找日後的新居,我們開車經I-5北上。行前許多朋友紛紛建議合適的公路音樂,最終是聽著Gun’n’Roses到達了矽谷,一切順利。

周二便相當順利的找到合適的房子下午跑去史丹佛Redwood City附近的BestBuy,和Sophie伉儷與表弟一起吃飯、度過愉快的晚上。

周三簽約後無所事事看了兩場電影。本來周四就打算回洛杉磯的。可是心念一轉,橫豎家裡也沒有要照顧的寵物植栽,何不趁此空檔四處走走?

本來是打算到黃石公園,不過由於要橫越整個內華達州的沙漠,PC大力反對,於是行程改成了往北走停紅木國家公園、經波特蘭(Portland)到西雅圖(Seattle)。

[註:最後因為要趕著回洛杉磯搬家,只到了波特蘭就折返了。]

06/11 (Thu) Mountain View → Eureka

日記噗

從 Sunnyvale 開了六小時左右,終於到達 Eureka 啦!Eureka 北上就是著名的紅木國家公園(Redwood National Park)。我蠻喜歡101 接近 Eureka 這一段,兩旁都是高大的紅木群,很漂亮的林蔭大道,有 Need for Speed(賽車遊戲)的感覺。而且好多騎哈雷的車隊一同出遊玩,感覺很讚!害我看著看著都有點想去學騎重機了 。

Eureka這裡有一棵全世界最高的樹耶!115.2m,相當三十幾層樓高。被命名為「西伯萊恩」,即「光之神」。此外,這裡有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有個小港口,還蠻有特色的。可惜的是,一走出這幾街區,就像是敲過了灰姑娘的十二點鐘聲,又出現了許多醜陋的四方型倉庫。美國小鎮很多就是像迪士尼的主題區一樣,只有某幾個街區很有風格,出了那條街就被打回原型了!

06/12 (Fri) Eureka → Portland

日記噗

今天在日落前到達 Portland(其實是晚上八點半)。

早上隨便選了Lady Bird Johnson trail 去走了一下,然後就開車開了3xx miles,應該超過七小時吧我想,總之我後來已經有點神智不清了。每天都開好久的車真是太過熱血了!一開始看到CA101被紅木包圍的時候非常感動。然後經 CA199 / CA99 時,還是身處於美麗賽車路線的感動。

.........

過了幾小時後,PC大叫:「我被樹木包圍了!」於是我們就在車上討論起樹人,還有雷克斯霸王龍會不會出現來追我們—我的意見是雷克斯霸王龍應該會因為氧氣濃度不足而死亡,不可能會追得上我們啦!

不得不說Oregon 果然是個很綠的州。和黃黃的加州果然大不相同。

這兩晚 Hilton Garden Inn 是用 $47 一晚標到的,含稅和服務費後約是 $57。大勝昨天 Eureka 住到的 Motel 。 Check in 之後跑去吃附近的 Stanford's,看到帳單時異常感動—免稅啊免稅啊免稅啊 !(心)。真不知該如何形容內心的激動!加州10%左右的稅真是太貴了!!

今天也有拿到之前Ashley建議去的Ashland的旅遊DM,終年以演出莎士比亞戲劇聞名的小鎮,共有三座舞台演出,而且有演一夫二主耶!想當年我看表坊的第一齣戲就是一夫二主的第一次公演。明天應該會去Portland 幾個地方逛逛吧~大概會是 Albert Street, Nob Hill,還有剛好會碰上 Saturday Market。可能還會去個 Cannon Beach 之類。

06/13 (Sat.) Portland

日記噗

今天最後去的是 COSTCO 和 Premium Outlet。採買了一些衣服~還有終於買了一個會報路名的 Garmin!耶!
明天預定會去 Pearl District,也許會去 Nob Hill。話說我剛剛才發現 Ashland 竟然週一都沒有表演耶~(淚)可是如果要趕明天的表演就太累啦!禮拜二的話,又要離開Ashland了。真是糟之糕也!這就是沒有事先計畫的結果嗎?(汗)

演出劇目裡,我對 Don Quixote 倒是頗有興趣,另外Macbeth & Henry VIII也曾經念過劇本,也覺得不錯。The Servant of Two Masters 之前看的是表坊版本,印象很好。我還蠻想看看英文版的樣子。Deadman's Cell Phone 我好像曾經聽說過,也會想看。

講這麼多,其實沒有一齣看得成!分明就是留給下次的機會嘛!!

06/14 (Sun) Portland→Central Point (Medford)

日記噗

Portland 感覺有一點像台北,青山環繞,中間有一條河流過,距離海邊也不太遠。因為腹地不大的關係,建築相對比較多高樓,就算是連棟的屋子也多有三層。公共運輸頗發達,利用輕軌電車比較方便。開車進市區,停車是個困擾。

早上計畫去 Pearl District,最後沒有找到停車位轉而離開。遇上了封街遊行,看著彩虹色的裝飾我就猜測是同志遊行。不多久果然看到標語:"Gay Not Gray."(←話說這真正意思是甚麼?應該是爭取平等之類的吧,但標語為什麼這樣說呢?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意思還是不懂(汗)。)

本來想說既然離開了就直接去 Ashland,說不定還可以趕上晚上看戲。不過又去了 Costco 和 Target 幫家人買維他命,後來在 I-5 經過Woodburn outlet 遠遠看到有The North Face的店,又跑進去逛。話說 Oregon 的 Premium Outlet 很不優秀,倒是這一家 outlet 牌子要來得多得多。高興地買了打折後又40% off 的 Goretex Pro Shell 外套回家。

另外買了一個據說很了不起的鑄鐵鍋。(不禁覺得果然我有主婦魂!)我買的是 Le Creuset 的 6.5Qt 的橢圓型鍋(次級品)。預計以後拿來燉牛鍵。這是之前網路上有人的使用心得。話說我之前還嘲笑過別人買一個這麼貴松松的鍋子回家幹嘛,沒想到看到便宜那麼多就也敗了一個,希望這個鑄鐵鍋真的有像買過的人人都說讚的那麼讚。

06/15 (Mon) Crater Lake + Ashland (+ 1 musical: The Spelling Bee)

日記噗

Crater Lake 果然很夢幻!可是還很冷耶,竟然積雪還有超過兩公尺!可惜沒有帶相機,沒圖沒真相。

環湖路環了一半發現路封起來。還好我今天出門福至心靈地多拿了一件背心。平地超熱的,一整個加州 fu,沒想到一進山裡就下雨,等到了 Crater Lake 還看到這麼厚的積雪!現在不是夏天嗎?(驚)冷得要命,差點拿我新買的 Goretex 來穿。

無聊兩人組又開始無意義的討論:我覺得精靈應該就是住在奧瑞崗這種針葉林,整天起霧又下雨,應該很容易風濕痛才對。不過 pc 認為精靈的森林應該是魔法弄出來的不會下雨。對此我十分懷疑。不過我想矮人應該比較適合住加州,可以在礫漠下面蓋地下迷宮.....精靈大概不會考慮搬到加州居住吧(也許 Yosemite 除外)。其實我們還研究了一下吸血鬼住哪,不過我提醒 PC 他們是住在華盛頓州,又冷又濕又起霧的森林裡(可參考 Twilight),和奧瑞岡州沒啥關係。

Ashland 就真的蠻可愛一個小鎮,有一點歐洲小鎮的氣氛;難得的是,沒有一走出某個區域就有難看的美國倉庫礙眼。雖然用歐洲等級來看只是個普通小鎮,用美國等級來看就已經令人驚喜不已了。晚上吃了一個奇怪的亞洲風餐廳。真的很詭異,讓我覺得很像是美國的中國城,有某些中國風但是就一整個不是中國的 fu ,有洋腔洋調的怪異感。(不禁感嘆加州果然亞洲人很多,亞洲餐廳都很正常,好吃不好吃的差別)。我點的主餐:荷葉包鮭魚+檸檬片蒸好之後,加上日式開胃海藻,連荷葉一起浸在茶泡湯裡,有發脹的蕎麥麵,還飄著幾片海苔;PC主餐:疑似梅干控肉料理出來的肋骨牛排,旁邊配上梅干菜,還有一些炸物。沒有白飯。非常鹹!沙拉也是蠻神奇的。總之雖然這些食物都是我認得的亞洲食物,可是用超出預期的排列組合呈現。

話說 Oregon 好像出了 Portland 亞洲人很少(應該說很白人州的感覺,Hispanic/black 也很少的樣子),我們兩個今天一直被小朋友注視。

晚上 Ashland 演出莎士比亞戲劇的戲院果然公休,還好找到另一個戲院,剛好隔五分鐘就要開演,跑進去看了 The Spelling Bee。百老匯之前有演出的劇碼的樣子,雖然表演水準一般,不過劇本和音樂都很不錯!我們看得很開心。

附註:我覺得 Andrew Bird 的音樂很適合奧瑞岡的針葉林裡開車的時候聽!(然後我持續找不到適合放 Mew 的地方,一播放就會被PC切掉。真是無緣啊。) Band of Horses 就蠻適合旁邊都是一大片牧場的時候聽。如果到了加州,在炙熱的陽光下開過一片荒漠,那還是得靠hard rock,不然有種奄奄一息的感受!

06/16 (Tue) Central Point (Medford)→Fresno, CA

日記噗

不得不說 I-5 一進加州就開始出現光禿禿的山,過了Reeding 就是一片黃黃的草。一大片的橄欖園、向日葵、葡萄園,我在車上被曬成了人乾.....(我對Fresno的認識:Bob Dylan 八月將會來此開演唱會!)

今天七個小時的車程完全沒有度假 fu ,只想趕快到目的地。都是 pc 開的,真是辛苦他了(我到後來已經不能思考了)!感謝 KROQ FM106 陪伴我們.。加州比較內陸的地方實在熱到爆炸,在此對住在 Riverside 的眾人致上崇高的敬意。

06/17 (Wed) Fresno→Los Angeles

日記噗

今天終於回到洛杉機。

把德國豬腳和酸菜丟到大家都講得很了不起的 Le Creuset 鍋,加了一點水,用小火煮。……發現竟然會從鍋蓋邊緣冒水蒸汽出來讓我有點小失望,我一直把它幻想成壓力鍋+砂鍋的組合耶!竟然還是會漏氣!!不過完全沒解凍的德國豬腳煮了一個小時之後連心都有加熱到,我覺得還蠻了不起的啦。可是因為我誤信讒言(?)——總之就是自作聰明地決定水放一點點就好,所以煮到焦焦的黏鍋了(汗)。聞到焦味趕快熄火,還好雖然下面是黑糊糊的,大部分是酸菜,豬腳還是蠻好吃的。等到開始洗鍋子的時候,發現專用清潔劑果然有厲害,本來有點擔心的黏鍋黑糊糊的焦塊還蠻容易就清掉了。不過看網路上清潔保養就覺得真麻煩,照那樣做,路邊的鍋子也一樣可以傳家的吧!

接著就要開始打包準備搬家啦!

5/16 Mogwai @ Orpheum Theatre


5/16 Mogwai @ Orpheum Theatre
Saturday 16 May 2009 at 7:00pm
Supporting Band: Dead Meadow

前一天才聽完鴿子團,隔日便趕場聽魔怪(Mogwai)。

Dead Meadow

暖場團是 Dead Meadow(MySpace試聽),雖然一樣是三個人,相較於前一天的Pop Noir就顯得從容不迫,完全不像 Pop Noir予人團員嚴重不足,資源捉襟見肘的感受。現場重音放得很重,現場做得相當迷幻,為接著的 Mogwai 做了非常好的開場。

後來查了wiki,才知道這個團其實1998成團,已經逾十年了。想做以奇幻、科幻為主題,結合60’s的迷幻和70’s 的重搖滾的音樂。我覺得很有意思,不過沒有太過研究他們的歌詞創作是不是真有奇幻和科幻的主題。Rascal買了兩張他們的CD回去,據說是越聽越愛,甚至還帶著點藍調搖滾的味道。有時間其實可以再好好研究一番!

和音樂不相關的小八卦:鼓手是個鼓手是個動感毛線球!看過My Morning Jacket和Band of Horses之後,我對毛線球們都有莫名的好感(灑花)。另外就是,這是個很愛喝酒的團,根據酒瓶形狀和顏色估計,這日的演出應該總共喝了啤酒、威士忌、伏特加吧!

圖說:Dead Meadow演出照片,我還蠻欣賞這個團的!

Mogwai

「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老殘遊記 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其實pc很不欣賞Mogwai,我每次聽他就會覺得很吵而叫我關掉。這天下午我和 rascal 就在研究為甚麼 pc 不喜歡,後來覺得可能和Mogwai專輯裡「髒髒黏黏」的音響效果有關。但是現場完全不會,高超的技巧唯有乾淨俐落四字,讓人十分放心又暢快地聽完整場;共鳴的音場也非常和諧,我心中反反覆覆只能想到 Harmony 這個英文單字。

雖然有Janice之前的提醒,但我還是十分訝異於Mogwai現場的強度,讓人不僅僅是用耳朵聽,還會用身體去感受。每個毛孔都是張開的、顫動著、共鳴著,就像老殘遊記裡形容的,五臟六腑一處不服貼、三萬六千個毛孔無一個不暢快。在這樣的強度,只能屏息。所有樂器都在共鳴,但每個細節仍然是清清楚楚;可以聽到吉他的刷弦,可以聽到鼓聲鈸聲,可以聽到每個樂器的聲線。但他們層層疊疊地共鳴成和諧,仿如一體。雖然從沒有人把Mogwai分類在Shoegazing裡,但我覺得他的強度和My Bloody Valentine現場簡直是差不多了;而MBV是出了名的「吵」,有人形容為「恩雅的音樂加上一具準備發射的太空梭引擎」。我覺得Mogwai的音樂很適合冥想或伸展運動如瑜珈(雖然可能瑜珈課裡某些學生會因此突飛猛進,其他學生會把老師拖出去蓋布袋)。當聽覺神經適應了那樣巨大的能量後,在一片和諧的噪音中,人忘記了自身的存在與限制,四肢百骸湮沒於音場裡,意識自由地飛翔。不需要去跟隨歌詞思考,因根本沒有歌詞、或是僅有的幾句也經過效果器合成扭曲讓人無法辨識。

我就在長達三十分鐘的安可曲 My Father My King 的時候思緒無邊地漫遊了起來:會不會現場和在家裡聆聽經驗的落差一來和音響有關(手提音響畢竟能呈現的細節十分有限啊,光是用我的Sennheiser HD 25-1-II耳機聽和手提音響播放出來的效果就差非常多了),二來和數位化是不是也有關係。到底CD是取樣而來,而在轉成mp3的時候,根據人耳聽覺理論去壓縮,高頻訊號通常就會受到比較大影響。像旋律性強的音樂就還OK,可是像這種泛音出來的「噪音」,很有可能就流失掉了。但事實上,被判定是「噪音」,卻是音樂的一部分啊!因此也就形成了專輯和現場落差很大的結果。再加上mp3 轉換時,共鳴的部分的確可能會被犧牲,而且可能在轉換時會有 phase 差,造成本來調好的共鳴、最後沒有共鳴的效果。聽專輯時「髒髒黏黏」的感覺,說不定其實是因為失真而來的。

返家後與吾家專業顧問討論起該如何改進,比方說,不用NB自己的DAC而外接 Creative 的DAC、然後再用銅軸線接到耳擴、然後再接耳機輸出。如果是音響室講究更多,這也是許多發燒友們孜孜矻矻、不惜砸下大筆金錢的目標......最後我決定現階段這些錢還是省下來多聽幾場現場好了。

現場演出的生命力和給人的感動,畢竟不是音響室所能複製的。

當日即時噗:rascal22 噗我的噗

延伸閱讀:
袁智聰唱片箱:Mogwai:後搖魔怪再襲港
pulp@音速清春:Mogwai Mar.6
Beck@[Beck Theatre]:Mogwai @ The Wall

圖說:Mogwai 5/16演出的 setlist。
圖說:Mogwai照片之二。因為燈光關係,其實我照他們的照片效果都不太好,因為他們似乎刻意地隱在黑暗間,燈光很少打在身上,也許是為了讓觀眾專心聆聽音樂本身吧。

2009年6月13日

Housing in Mountain View

前幾日開始研究灣區出租公寓的分類廣告,發現房租並不如想像中的昂貴。我的目標主要是Mountain View、Sunnyvale、Santa Clara一帶,基本的一房一廳帶車位的月租約落在$1000~$1300左右,Studio則落在$900上下的區間,差不多和洛杉磯目前住處區域租金相仿。若是San Jose downtown甚至更要便宜一兩百塊錢。

和pc兩人忍不住感嘆以前總聽說矽谷房租如何如何高昂,是天價云云;原來是我們一到美國就遷入了天價的區域嗎?

週一(6/8)從洛杉磯開了五個多小時車到Sunnyvale入住旅館,晚上吃過飯便趁著天色還亮時、去我心目中第一優先的區域探勘了一番。這區域離學校很近,我騎車到學校估計只用花個十分鐘左右,騎車到山景市市中心大約也只用十五分鐘左右。上高速公路亦十分便捷,距離PC未來工作地點車程也只約十五分鐘,附近還有個小公園,有網球場和自行車道。總體來說十分理想。

週二(6/9)一早密集看了六間房,中午前便決定了。最後決定的公寓位於頂樓,採光充足、又比較安靜,還有一個小小的陽台。除了一個指定車位,附近停車位亦十分充足。要價$1000,也是我找到最合理的價位了。本來擔心頂樓會太熱,問了幾個居此數年的人、都說這不是甚麼問題,也就放心了。

和房東聊了不少,據說這整個 complex是他的岳父二十年前投資的,後來女兒出嫁便當成嫁妝了,自己退休後週末去打高爾夫球、一週跳三天的國標舞,重點是他已經83歲啦!聽了真是超級佩服的,我真希望我83歲也能週末去打高爾夫、週間跳三天的國標舞。除此之外,我甚至還知道房東先生比房東太太大十五歲,這一點讓房東的岳父並不是很滿意,不過也只能接受。(知道這些幹嘛?)

當下和pc在腦中滴滴答答打起算盤,這個集合住宅看來單位戶數不少,收益相當可觀啊!(←市儈夫妻檔!)

晚上和樂友蘇菲和灣灣伉儷在 Redwood City吃飯,聽他們說起兩年前景氣正好時、從芝加哥搬到南灣一帶,就連San Jose downtown這樣相對差的區域[經更正應該是San Mateo,這就是比較好的區域囉!],一間Studio也要價$1300之譜,而一房一廳的公寓至少都是$1600起跳,$2000以上亦是比比皆是。房東姿態甚高,若你初來乍到,無工作薪資等證明,要麼不打算租你、要麼要求提供銀行對帳單證明戶頭內有可付三年房租的結餘。聽了不禁咋舌,原來矽谷房租天價不是傳聞而已,只是矽谷近來景氣太差,才使得房租也跌了不少、亦不若以往景氣好時的搶手。但即使是如此,現在的價格還是不差!窮爸爸富爸爸說的好,果然當矽谷房東才是王道,當矽谷工程師顯然只是幫公司幫房東打工的打工仔呀。

2009年5月31日

31

今年生日適逢端午。

之前便早早決定要去迪士尼享受生日免費遊園招待,禮拜三從聖地牙哥回來之後,週四當天睡晚晚地直到十二點才起床,本來有一點感冒的症狀也無影無蹤。飯後驅車往南開去,塞車加上排隊的時間,到了入園時已近下午三點。

很奇妙地,和我排在同一排的人,連續七八個都是手上拿著印出來的免費招待眷、當天生日壽星,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清一色是女生。工作人員都忍不住驚訝,領著所有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本來我有些猶豫,Disneyland我已經去過兩次、卻沒有去過Adventure Park;可是這一天到的時間太晚,Adventure Park又比較早、下午六點就閉園,似乎應該去九點才閉園的Disneyland比較划算。沒想到工作人員和我說,身為南加州居民,現在有2 for 1的優惠,亦即三十天內可免費再去一個樂園。當下就決定還是去 Adventure Park啦!

本來抱著忐忑的心,怕Adventure Park可能太過驚險刺激,沒想到入園發現滿滿的都是爸媽帶著小朋友,和我原先預期以青少年為主的消費層大不相同。等到開始玩了遊樂設施之後,更發現其實驚險刺激度和Disneyland其實也相去不遠,大體還算是適合闔家同樂的等級,心下頗覺安慰。久沒坐雲霄飛車,California Screaming 果然也讓我驚叫不已。

總之,蠻開心的。

等到六點出來,又想起朋友之前提過當晚在Disney Downtown的House of Blues有Lucinda Williams的演出,一問之下竟然也還有票!購票入內,非常享受整個表演。Lucinda Williams這次演出是慶祝她三十周年的美國巡迴第一晚,在我三十一歲生日有幸聽到她的演出,真是太棒了啊!

雖然最後在這天沒吃到粽子和蛋糕,但我還是覺得度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生日。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過了三十歲之後、一切RESET,就像之前FOREVER YOUNG一文提到的,感覺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

禮拜五rascal又給了我三顆友情粽子,再加上今天(六)去二姐家打秋風吃了她親手作的油飯,真是太棒啦!

至於未來麼,PC已經畢業,又很幸運地找到工作,七月中要去上班,我個人則是八月要去上學了。我們即將搬離洛城,「洛城小事」這個標簽以後可能就不會再用到了。

一切的一切,就讓我用銀河英雄傳說每一話必然出現的台詞總結吧:银河の歴史はまた新しいページを开きました。

銀河的歷史又翻開新的一頁!

[Peru0128] Sacred Valley II


圖說:Salinas的鹽田,在花的取景下,看起來像是Lonely Planet裡會出現的專業風景。

Sacred Valley的公路像是一個蝌蚪型,若說庫斯科在頭部的地方,則Ollantaytambo就是在蝌蚪的尾巴尾端。

從Ollantaytambo 出發也是一般印加古道健行的出發地、最後一站可以補給的村莊,從庫斯科出發開往馬丘比丘的火車亦會停靠於此。此地有相當大的市集,前一日我們幾人計議一陣,便決定今天從容一點,先從庫斯科坐車到Urubamba,再由Urubamba轉車到Ollantaytambo。


圖說:Ollantaytambo依著山勢建起的堡壘,也作祭祀的廟宇所在。看照片不覺得,臨到現場才覺得巨大;走上去也要消耗不少卡路里呢。

見到 Ollantaytambo 的遺址,依著巍峨山勢建成的階梯,從底下仰望盡頭彷彿無窮無盡直達天際。此處既是廟宇亦是堡壘——頂端有石頭雕就的兩張王座,據說當年的印加黎民便是在底端仰望著國王與王后,我想這應該就像是仰望著天人吧!在印加王朝的末期,這個地方曾經是印加軍隊打敗西班牙人的古戰場,只可惜單場戰役的勝利、終究不能扭轉大局。

一階一階、拾級往上爬,開始有點喘,鼻尖額際微微地滲出一點一點的汗。想到之前蔣勳提到吳哥寺的高度,是信仰的高度,險峻而使人不由地匍匐攀爬,當初去吳哥的時候,也深刻地感受到。那麼,這裡的高度,也是信仰的高度嗎?但印加的堡壘階梯卻不像吳哥是連成一氣的,一段一段之間有著緩衝,許多小小的方形空間,當年應該是房間,在只剩下地基而已。

中途見到幾個女孩子在跳舞,有專門的攝影師拍攝,可能是為了甚麼節慶吧?走近了才發現她們的臉上有著風霜,亦不復年少青春。廢墟前的油菜花兀自綻放著艷黃,枝葉綠油油地伸展向天際。

心中有些感慨,卻不著邊的自己也不知道在感慨甚麼。

Ollantaytambo 的市集非常大,在這裡選了幾件T-Shirt和一本2009的年曆。開始旅行的初期我很喜歡照相、買紀念品,總覺得這個可愛、那個漂亮,都很有紀念意義;後來喜歡買磁鐵,排在冰箱上可以回憶起這是哪裡、那是何處;又曾經喜歡寫明信片,給自己給別人。但旅行次數越多,搬家又不知不覺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久而久之覺得甚麼都是身外之物,實穿實用比較重要。連磁鐵這樣的小東西都留在台灣沒能帶到美國,更別提其他種種紀念品了。

圖說:在市集路邊攤吃的雞湯(沒有麵):馬鈴薯、胡蘿蔔、薑、雞腿和香菜。洋蔥丁和番茄丁任客人自由選用,另外特點是會加上檸檬汁提味。沒加檸檬前有台味,加了檸檬之後讓我想到泰式風格....。

從Ollantaytambo又搭車回到Urubamba,再由Urubamba坐上往Chinchero方向的車,用破破爛爛的西語和司機說好讓我們在往Maras公路交會處下車。上車後感受到秘魯人的熱情好客,坐在最後的一對夫婦起身,原以為他們是要下車,豈知卻是特意讓我們坐下。而車上的人們比我們還擔心我們這幾個陌生旅人會錯過下車的地方,早早便和我們提醒。

公路邊有許多計程車停在路邊等著招攬客人,議價後包車往Moray和Salinas去。


圖說:Moray的農業試驗場遺址。

到了Moray,從山邊往下看,是個如碗狀的下凹谷地,呈現同心圓一圈圈向外擴散的梯田風景。每一圈因所在高度不同據說有著微小的氣候差異,有些理論說這是為了農業試驗,決定最適合馬鈴薯和玉米栽種的環境。嗣後,西班牙人將這兩種發源於南美洲的糧食作物帶回歐洲,因容易栽種、又能止飢,席捲了整個歐洲成為主食,成為窮人免於飢荒的福音。十七世紀、正值明朝傳入中國,亦迅速普及,使得中國人口得以倍增。

馴化玉米和馬鈴薯的野種、成為人類糧食的最初實驗,也許就是在這個一圈一圈的碗狀梯田發生——單純的幾何圖形,看久了讓人有暈眩感,當年印加的農業專家們,誰能知道歷史的發展會走向甚麼地步呢?抱著奇妙的歷史見證感,我離開了這個地方。

圖說:超大顆的祕魯玉米,和我大拇指指甲一樣大!吃起來完全不甜,很像台灣很久以前沒改良過的白玉米,沒甚麼味道。

Salinas 的鹽田,一塊塊白色的鹽田拼圖,司機問我們是不是要繼續前行,搖搖頭只想照幾張相留念。

司機又將我們載回往Chinchero和Cuzco的道路,在藍天白雲下我們伸手招攬呼嘯而過的一台台共乘小巴或是計程車,路過的司機或者搖下窗隔空議價,不滿意的就搖上車窗繼續開走。

很久很久以後的現在,當我對著螢幕打字寫下這些文字時,我仍然記得在天空地闊的三岔路,等著回庫斯科的車偶然出現。遠遠的山帶著青灰,近一點的草地有嫩黃的油菜花,只有一條路從來處蜿蜒到彼方、消失在視線的盡頭。

我們耐心地等待不知何時出現、價格合適的某一輛車。


圖說:在這樣的地方等車,很容易放空啊......。

圖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蜿蜒在山裡的一條公路,就是我們等車的地方。沒有時間表,一切都是隨緣!

2009年5月19日

2009/5/15 Doves @ Anaheim

Doves
2009/05/15 Fri. 07:00PM
House of Blues
Anaheim, CA, USA
暖場團:Pop Noir / Wild Light

I-10、I-5一路塞車,到達迪士尼樂園的時候,已經下午五點了。

迪士尼樂園?去迪士尼聽演唱會?

沒錯,Anaheim 的House of Blues就在 Disney Dr. 上,嚴格來說,就在Disney Downtown裡。在樓下餐廳用完餐後,往樓上場地前進……很不幸地,這個場地管理十分嚴格,不論是專業還是傻瓜、舉凡相機都被要求放在櫃台保管,而且還額外收了$3的保險費!對這件事情一整個讓人怨念很深啊,這麼小氣是怎麼回事!

(後來聽說Travis美國最後一站在波士頓的House of Blues巡迴,有四個醉漢鬧場,卻遲遲沒有保安人員處理,整場演唱會受到很大影響,更讓安可曲目少了幾首(詳情見此論壇中稍長的回文)。雖然說是波士頓,不過連鎖場地應該是會適用一樣的規則吧?!讓我更加忍不住碎碎念:這場地是怎樣,柿子專門挑軟的吃嗎?讓歌迷拍個照是會掉塊皮少塊肉嗎?影響演唱會進行的醉漢不趕快拖走,只會叫人把相機拿去保管!)

Pop Noir
Pop Noir @ My Space
這是個洛杉磯、Costa Mesa一帶的本地團,2004年創團。此次鴿子在 Anaheim和San Diego的演出,他們都充當第一個暖場團。rascal覺得偏post-punk;有鑒於我本人對這種搖滾樂分類掌握度頗低,我也就不擅加分類啦。總體而言算是悅耳、節奏分明、帶點電音,蠻適合跳舞的,不過就是變化有限,整個set聽起來都很像。但有一首我個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Santa Ana”,加入小喇叭的編曲聽起來很不錯。可惜因為人數不足(?),演出時小喇叭部份是預錄的,這點實在讓我覺得很可惜,至於其他曲目我就沒有太深刻印象。

不過我覺得他們現場分工實在大有問題,主唱一人兼鍵盤、貝斯、還要下場跳舞娛樂聽眾,最後結束的一首歌,一整大段只有鼓和吉他在台上撐場面,主唱在台下邊跳舞邊拍手地環場一週……(汗)。欸,其實單單是鼓和吉他也可以搞得很豐富很狂熱,不過他們顯然不是其中之一,以至於我覺得頗為錯愕,主唱經過我面前的時候我還覺得莫名其妙、一點伸手和他接觸的欲望都沒有,場子實在有點冷啊。

Wild Light
Wild Light @ MySpace
這個團是2005年創團、來自美國東岸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爾州)。

這個團的歷史蠻有趣:團員之一的 Jordan Alexander曾經是Arcade Fire主唱Win Butler的室友,因此介紹了主唱Time Kyle與Win Bulter認識,Tim也因此加入Arcade Fire、是第一代團員(一年後就離開了)。他們曾經幫The Killers、The Stills、Arcade Fire等等團暖場;這次鴿子整個美國巡迴都帶著他們跑。

相較Pop Noir的混亂失衡,他們顯得有條不紊、頗有大將之風。主唱的聲音相當明亮、音域也蠻廣的,除此之外,鼓手、貝斯手、鍵盤手都能唱,鍵盤用得多、音色蠻豐富的。整體來說我覺得還蠻不錯。雖然不是會讓我熱血沸騰、眼睛閃閃發亮往前衝的聲音,可是覺得還蠻悅耳的。他們的”California on My Mind”我覺得很好聽!我記得好像是他們開場的第一首吧?

(題外話:"My Father Was A Horse"這甚麼笨曲名啊!害我忍不住當場大笑。)

Beryl和Kai有買他們的專輯。據Beryl說他們專輯也很耐聽喔!

Doves

等半天就是為了鴿子啊!看到三個大叔帶上一個年輕的客座鍵盤手,心裡真是激動啊。

說真的我接觸搖滾時間短,鴿子團是因為之前聽了新專輯深受感動下,才把他們之前專輯一張張找來聽。自然我聽得最熟的還是這次的新專輯 Kingdom of Rust。因此一發現他們來巡迴,就開始招兵買馬、組成龐大鴿子團(一度膨脹到八人,最後也有五人同行)。

當初看moronica的網誌紀錄 5/6在英國的演出時,就已經心癢難耐了。特別上網找了那天的set list 進行考前大猜題,就是為了能夠更享受鴿子的演出。

一開場的Jetstream,就帶起我的感覺了。舞臺上的布幕出現飛機起飛的畫面, 電音做得比專輯更重一點。雖然我本來並不特別喜歡電音、也不是特別偏愛這首歌,但在聽的當下覺得:「如果電音能是這樣的話,我也會愛上電音的!」那時候就想到Jessica曾說鴿子的前身Sub Sub其實是個電音團,一把火把工作室和所有作品都燒掉了才重新出發、成為現在的Doves。如果不是有電音的底子,怎麼能融合得這麼好呢?

然後就照著我期待的set list一首一首地順暢流洩,這次的曲目幾乎和5/6的場次幾乎一模一樣,只少了Compulsion、以及Encore的第一首由Firesuite換成Northenden。Snowden 和 Winterhill 在投影上出現冬天的蕭瑟,Pounding有著我記憶中的錚錚吉他和澎澎強而有力的鼓。10:03則比我記憶中的專輯更好聽,開頭復古而溫暖的音色,非常能烘托人的情緒,漸漸帶入而至的反差,讓人澎湃、終而回歸溫暖。The Greatest Denier的吉他一出來,就讓人進入那個情境……。

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是我還是有點遺憾。

因為我最喜歡、最期待、也是這次新專輯的主打歌”Kingdom of Rust”,我事先就篤定知道他們一定會唱這一首,最後卻讓我有些失望。可能是沒有在開始前先打節拍的關係吧,似乎一開始沒有配合上,以至於人聲切入的時間點顯得有點倉促、不是很合拍,前頭有些亂。雖然不多久就好了,可是我就是覺得遺憾啊,其它首歌也就算了,可這一首是我反覆聆聽、聽到入神時甚至眼角還會有點點微濕的歌啊!因此我的失落感有點大,以至於後來的曲子我沒辦法那麼放鬆地聆聽,總有點害怕是不是會有些地方表現不是那麼穩呢?

說真的,其實下一首Ambition就很有fu了,沙啞的嗓音、紫藍色的燈光,都領人進入氣氛。但因為我自己有一點不在狀態中,後半段的Set就沒有那麼地享受。又過了兩三首之後,才又慢慢地高興了起來。其實很可惜!

Enocore最後There Goes the Fear時,一直專心表演的鴿子們也玩上癮的樣子,最後一段的鼓聲、主唱Jimi也熱烈地加入一起打鼓,整場氣氛達到沸騰!

等到大贈送時間,又和5/6那場一樣再度送了口琴!隔得太遠,我不知道是不是「德國製的高品質老牌Hohner」的口琴,可是一看到我就忍不住鬼叫:「啊啊啊!我也好想要口琴喔!!」可是像我這種不是站在第一排的人,當然沒有這種好康的啊!後續又送了鼓棒、鈴鼓、set list、以及麥克風!(←不過麥克風不久就由工作人員回收了。)雖然一樣是沒有我的份,可是我看有觀眾拿到還是看得很開心。

其實這次鴿子團我真的覺得整體而言很好,只是有那麼一點點遺憾、讓我無法心滿意足,而且也影響了我其他歌的聆賞心情。我想我以後應該還要更學會「隨時放下」才好。

Doves Set List:
Jetstream
Snowden
Winter Hill
Rise
Pounding
Almost Forgot Myselff
10:03
Words
The Greatest Denier
Kingdom of Rust
Ambition
Black and White Town
The Outsiders
Caught by the River

Encore:

Northenden
Here It Comes
Last Broadcast
There Goes the Fear

2009年5月8日

Forever Young

今天部落格又改版了。

放上這次去 Coachella 照的 The Cure照片,雖然糊糊的可畢竟是我照的(汗);而且這張的燈光很夢幻啊~(心)

我被Jenny感染,也是阿澎阿澎或是熊貓澎的叫著The Cure 主唱&靈魂人物Robert Smith,覺得很親切。本來聽專輯的時候就很喜歡,看現場的時候更是感動到熱淚盈眶。The Cure 是1976年成軍的,這個團的年紀比我還老啊,可是三十幾年間就算經歷再怎麼的低潮,一直都堅持過來,到現在都很活躍!熊貓澎到現在演出都還是十分紮實投入,真是搖滾到老!看他的演出,還是完全能感受他對音樂的熱情。

標題也換了:Jeany’s Talk: Forever Young。

擷取了一段Youth Group的Forever Young歌詞做副標:

So many adventures couldn't happen today
So many songs we forgot to play
So many dreams are swinging out of the blue
We let them come true

一直以來都覺得這世界真的太美好了,還有很多冒險、很多夢想可以追逐可以實現,還有很多很多歌可以傳唱、可以欣賞,地圖上還有這麼多地方可以去旅行。這個年紀迷上搖滾樂,只覺相見恨晚,有一片大好天地無窮無盡等著我挖掘;八月又即將要去學生了,心情上更是躍躍欲試,不像很多同年齡的人覺得一切似乎都註定了;我的未來還像是一個令人興奮而充滿不確定的冒險。

人生怎麼會無聊呢?

每一天醒來都覺得我的人生實在太有趣了。

附上 Youth Group 的這首歌MV和歌詞,和所有人分享!


Youth Group - Forever Young (Live ARIA Awards 2006)


原唱:Alphaville - Forever Young (original video)


Jay Z- Forever Young 這是我比較不喜歡的版本


Let's dance in style, let's dance for a while
Heaven can wait we're only watching the skies
Hoping for the best, but expecting the worst
Are you gonna drop the bomb or not

Let us die young or let us live forever
We don't have the power, but we never say never
Sitting in a sand-pit, life is a short trip
The music's for the sad men.

Can you imagine when this race is run
Turn our golden faces into the sun
Praising our leaders, we're getting in tune
The music's played by the mad men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Some are like water, some are like the heat
Some are a melody, some are the beat
Sooner or later they all be gone
Why don't they stay young?

It's so hard to get old without a cause
I don't want to perish like a fading horse
Youth is like diamonds in the sun
and diamonds are forever

So many adventures couldn't happen today
So many songs that we forgot to play
So many dreams are swimming out of the blue
We let them come true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young, I want to be forever young
Do you really want to liv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2009年5月6日

WASH ME

話說我家的車很久沒洗了。之前就已經薄薄一層灰,可我一想到要去Coachella這個在沙漠舉行的音樂祭,就覺得還是先撐著點不用洗、免得白費功夫。等到從Coachella回來之後,則不是一層「薄薄一層灰」可以形容了,基本上是灰頭土臉一灰車(不過本來就是深灰色的車),大概三公尺遠的地方就能觀察出這台車很髒!(汗)

可是沒辦法,我們住的套房集合建築是沒有提供水龍頭讓人洗車的;如果要去加油站那些地方的自助洗車(提供水龍頭和水管而已)要另外付費;二姐全家最近都很忙、不宜拜訪(←喂喂、難道你都是為了洗車才去拜訪人家的嗎?)。一切的一切,都直指著別無他法、只能讓車子繼續髒下去的結論(←其實花錢就好了吧!)。但我只要開車出門看到它風塵僕僕的樣子,心理上就很不能接受。

前兩天去Costco買菜,我等著pc把購物車推回去的空檔,等著等著、一時意識不受控制地伸手在我家車屁股上寫了字:「WASH ME!」寫上去的時候手感沙沙的有點費力,似乎有一層灰已經凝固成頑垢了……。然後 PC 回來發現後、教訓了我一頓:「你以為自己先寫了人家就不會寫了嗎?」。

目前這台車還是繼續髒兮兮的,雖然已經在車屁股上多了「WASH ME」的字樣。真希望可以早點洗車啊~!

一剪梅

她出生的時候,正值盛夏。

蟬聲唧唧,在這個亞熱帶小島上、正是荔枝盛產的季節。鮮紅欲滴、碩美多汁的果實,曾讓楊貴妃露出傾城一笑、讓蘇東坡不辭長作嶺南人。家裡人看著啼哭的小女嬰,見著家裡一簍簍剛採下還帶著鮮綠枝葉的紅荔枝,便依此命了一個極富季節色彩的名字:丹荔。

父親是當地仕紳,一家子人之外還有長工、奶媽、僕役眾多人手。在五歲以前,她幾幾乎是不下地的,總是有這個抱著那個捧著。

長成青少女之際,她考上了女子高校,穿著制服從長長的街頭走到街尾,鎮上每個人都認識這位大小姐。因她日日要坐火車到大城市上學,從列車長到乘客都會交互提醒、看看大小姐是不是趕上車了,因所有人都知道若是錯過這班車,她便註定要遲到。總是要等到她上了車,車站的工作人員才會揮下旗幟、那班火車才會啟程,滿載著濃濃鄉親父老的關懷與人情。她酷嗜閱讀、嫻熟女紅,個性貞靜嫻淑,父親又從小替她與姊妹請了漢文老師;身為長姐,底下還帶著弟弟妹妹長大。不論哪個方面說來,都是拔尖兒一等一、水靈靈的人兒。

歲月如流水般嘩嘩流去,她出嫁時年方十九。

父親早替她定下娃娃親,與自己摯友的二公子結下親家。在那個年代兒女的婚姻,總歸是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入夫家不久之後,婆婆便因她的名字台語不好發音,替她另取了一個帶著鄉土氣息的名字:阿枝。文人的詩情畫意似乎也隨著她原有的名字自她的生命中遠颺,纖纖十指從此沾上了陽春水。

她的父親與阿翁是過命的交情,在阿翁娶二姨太時,二話不說便要赴席。母親躊躇地對父親提醒女兒是對方的媳婦,若他出席對方娶細姨的酒席,該讓女兒如何在婆婆面前做人?她的父親只是瀟灑一笑,答曰自己的摯友娶親乃天下至大喜事,如何可以錯過?仍是出席。

那一日的喜慶,有人開懷、有人心傷、有人尷尬難以自處。

命運如巨輪,轟隆轟隆地向前滾,被輾過的人們只能掙扎求生。

理當是門當戶對的一門親事,雙方都是家底殷實的一方仕紳,卻因戰爭變了色。

她的父親與阿翁俱是痴人,在日治時代的台灣卻一秉漢人的書生氣,要求子女學漢文,在海峽彼岸卻是用日僑經商身分掩護檯面下的抗日活動。太平洋戰爭時一艘自台駛向澳門的大船被波及船沉,全船盡數罹難、唯有一人獲救。那人便是她的阿翁,抱著一塊浮木在海中載浮載沉,抬頭只見一望無際闇寂的大海、倒映著冷冷的月光,除此之外別無人聲。書生氣發作起來、只在心中來回琢磨如何用詩句描繪此情此景,最後得出一句:「…滄海飄冷月」,越想便越覺得「飄」字下得好,自賞自嘆,竟也這麼堅持幾天直到獲救。

阿翁的二姨太在這次船難中香消玉殞,幾箱錙重、與在澳門買下孫科同一條巷子的房契地契亦付流水。阿翁九死一生、在醫院中住了三天,才終於撐著身體給她父親發了電報。

此後情勢更加險峻,阿翁經商賺得的金圓券、投資的日本債券盡數成了廢紙。年年月月,她帶著兒女在日頭好的時候挑挑撿撿,把這些債券拿出來曬一曬、晾一晾,一個院子滿滿都是。曬過的當晚常常會遭小偷,然而偷兒多半毫無所獲地離去。

國民政府來台後,她的小叔因參加讀書會發了些議論,某日被帶走後再沒有出現。大抵家中的男人多有些滿肚子不合時宜,在日治時代抗日、在國民政府時又成了黑名單。被登入了黑名單之後,時有警察入住處臨檢,三更半夜拿著手電筒照著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倉皇失措的臉。丈夫經商求職便常常碰壁,她便常就著微弱的燈光做女紅貼補家用,刺繡、編織、縫紉,年少時只是家裡人對女兒婦容、婦工、婦德的要求,成為賴以謀生的工具。

又過了許多年,兒女漸漸大了、各有各的出息,政治的風向亦鬆綁轉向。生活終於漸漸安穩,但她與丈夫已俱是白頭。

很多年後,她對女兒說起這麼一段故事:

那一年過年前,阿翁雅興偶發,買了幾枝蠟梅回家、說是要送給她插梅瓶。她接過那幾枝正值含苞、將開未開的蠟梅,只說了句:「這梅花這麼貴,該能換多少豬肉白米啊!」

她的阿翁一時無語,愣愣地看著她半晌,才吐了句話:「我對不起你的父親,讓你受委屈了。」

又過了許多許多年,她的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女兒。偶然間對自己的女兒說了這段故事,說完了故事,只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女孩子聽的當下以為自己懂得,但其實並不真的十分體會得。直到賣了房子搬了家、兜兜轉轉到了異國,在超市裡看到一束束怒放的玫瑰、康乃馨等等花束,一束束都含稅要價將近甚至超過二十元美金。左瞧右瞧,終究還是讓那燦爛芬芳留在超市,買了蔬菜豬雞回家。

2009年4月28日

給新生的信

今天收到所上發的一封給新生的信。除了一些注意事項、日期、housing等等相關資訊之外,也有關於學生背景的介紹。

看了一下全職學生的背景:四個台灣人、四個印度人、兩個中國人、一個西班牙人、還有兩個是在美國的不知道甚麼人(應該是美國人吧我想)。學歷方面,除了一個是史丹佛不知念甚麼科系、目前在心理學系實驗室當Lab Manager的人、我這個混進去的阿貓阿狗之外,清一色是Computer Science背景。

大家的介紹詞結構都很近似,住在哪裡、現職(或正在攻讀的學位)為何;可是介紹到我的時候,蹦出一句「A seasoned traveler, Jeany is originally from Taiwan…」絕口不提我到底住在哪裡(咳)。莫非是因為我寄出申請文件的時候人在秘魯、國籍是台灣、飛去灣區面試、住址寫的卻是洛杉磯的關係,所以所辦也很難確定我住哪裡嗎?(大汗)

(剛剛突然發現同學們的國家我都去過......我真的是 seasoned traveler嗎?[驚])

不過感覺未來的同學們都很優秀,讓我不禁既高興又備感壓力。因此我得到的結論是:要多把握開學前的混吃混喝好日子啊!難講開學之後會不會天天都在上班趕Project的感受——學校在一個園區裡長得很像公司的建築就算了,還每個全職生提供一台筆記型電腦(!),讓我深深感覺其實開學後我是付錢去上班呀。

2009年4月26日

Travis - Apr. 10th @ Wiltern Theatre (LA)

圖說:Travis 全員照。這是All I Want to Do is Rock時 Andy 爬高高的照片。

Travis
2009/04/10 Fri. 08:00PM
Wiltern Theatre
Los Angeles, CA, USA

到達演出場地已經晚上七點半了。

由於消防法規變更的關係,原場地只能容納較少觀眾,造成週五、週六兩場合併為一場,改在Wiltern Theatre舉行。本來有點擔心場地會太大,幸好比我想像中好很多(約可容納2200名觀眾的中型場地)。

暖場團是 The Republic Tigers,來自堪薩斯州。可以理解為甚麼Travis選擇他們作為暖場團,音樂的特質很像。他們演出也非常棒,和上次聽Cold War Kids 暖場團CRYSTAL ANTLERS坐立難安的狀況真是天壤之別。我忍不住對rascal說:「這才是音樂啊!」回來之後查過一些資料,目前這個團只2007年出過一張專輯和EP,還很新的樣子,不過以後蠻值得期待的。The Republic Tigers MySpace上有一些試聽。(我個人蠻喜歡的是Buildings & Mountains),這個團也是跟著Travis這次巡迴跑的。

The Republic Tigers結束後,又經過漫長等待,Travis終於上場。

當我聽到吉他奏出 Chinese Blues 的前奏時,眼淚幾乎都要掉出來。這是新專輯【Ode to J. Smith】的開場曲目,也作為這次現場演出的開場曲目。因為這次要聽現場演出,我曾經整整一兩個禮拜反反覆覆地一直重播新專輯,而這首 Chinese Blues 則是新輯中最能牽動我心緒的一首。

然後便是整整八十分鐘、毫無冷場的演出!

如果有人說Travis太溫和、太抒情、太軟綿綿,那我懷疑對方是否無緣親身參與Travis的演唱現場。專輯和現場的力道截然不同。吉他、鼓、貝斯、人聲,舞台上交錯的光影和張力十足的音樂,讓人血脈賁張。

記得之前看Travis Live at the Palace 實況的時候,最感動的就是Closer時的觀眾大合唱。這次演出,主唱Fran感性地對大家說有緣相聚不易,要大家看看彼此身旁的人,說聲嗨。然而幾乎是歌曲一起始,週遭所有人都開始唱起;Fran在副歌停下來時交給觀眾,全場大聲合唱:"Closer/Closer/Lean on me now/Lean me now"。我一邊唱著一邊覺得不可思議,我竟也是這眾多合聲的一份子!

圖說:有著大合唱的 Closer

Side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我相信也許也是許多人接觸Travis的第一首歌吧!Fran 的聲音十分有渲染力。我聽著、唱著副歌,幾幾乎要流下淚:

They'll realize one day
That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The neighbour's got a new car that you wanna drive
And when time is running out you wanna stay alive
We all live under the same sky
We all will live, we all will die
There is no wrong, there is no right
The circle only has one side

然而這不是溫柔抒情的時候,電吉他引領得音樂變調為激昂險峻,我不能思考,只能拍手尖叫、只覺滿腔澎湃。

圖說:Travis-Side 真是熱淚盈眶的一首歌!!

Turn這首歌一直是催淚的、專輯裡聽得主唱吶喊著"I want to live/ I want to survive"。然而現場的Turn卻是十分熱血,觀眾一起唱著"Turn~Turn~Turn~";Fran爬上鼓座、用馬力歐跳的姿態跳下來,貝斯手Dougie 和吉他手 Andy 也滿場亂跑。(我想我就是因為這次演出愛上了Dougie ……這就是明星魅力啊!)

Falling Down的時候,Fran 跳下舞台、走入人群,和每個觀眾握手。我一直用念力呼喚Fran過來,可惜他還是停在離我五步遠處、就折回台上了。(扼腕)

圖說:法蘭跳下來就像摩西分紅海的Falling Down。這是rascal錄的clip,可以看出我當時的相對位置!其實真的很近啊~可是就是咫尺天涯!(淚)

我非常愛的另外一首歌Love Will Come Through,我完完全全被吉他的聲音所折服。Before You Were Young 更是催淚,情緒層層醞釀渲染、直至舞臺上的大鑼敲響時,覺得全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All I Want to Do is Rock 依照慣例 Andy 又爬得高高了。其實我完全不懂他到底爬那麼高是要幹嘛!不過這好像是每次演出都會有的劇碼,就和 Closer 一定副歌會留給觀眾大合唱、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副歌時觀眾一定要原地跳動是一樣的啊!據說Rain on me 的pogo是從2000年的Glastonbury開始的固定梗了。這次演出的"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自然也不例外,Fran還特別要求二樓的人也要一起跳……至於一樓的人從一開始就跳得不亦樂乎,還被Fran要求hold on…(聽說2008台北場也被要求Hold On)。

Encore Set第一首演出B-Sides的"Sarah",只有Fran彈著吉他伴著歌聲,清亮乾淨、十分好聽。

圖說:我自己錄的Sarah。真的很美的一首歌!不知為何沒有收錄到專輯裡。

這次演出之前,我只是喜歡Travis;看完這場演出,這種喜歡就加溫到愛了。Travis真的太有舞台魅力,現場演出撼動人心,讓人如何能不愛?

以下是我多方拼湊、不按順序得出的當天set list。也許還漏了一兩首,不過應該已經相當完整了。

01.Chinese Blues
02.Writing to Reach You
03.Selfish Jean
04.J.Smith,
05.Closer
06.Sing
07.Falling Down
08.Flowers in the Window
09.Before You Were Young
10.Love Will Come Through
11.Re-offender
12.Side
13.Three Times And You Lose
14.Something Anything
15.Long Way Down
16.Driftwood
17.Turn
18.All I Want to Do is Rock
19.Sarah
20.Why Does It Always Rain on Me?
21.My Eyes

圖說:主唱Fran和吉他手Andy的背影。

圖說:我心愛的帥氣貝斯手Douggie。因為愛,所以我現在的plurk 照片就換成這一張了!

Plurk 上的相關討論
當天看完的感想(附多個自己錄的影片和照片)
為了寫這篇文所記下的噗(附部份youtube上找的當天演出clips)
之前做Travis功課的噗(附MV ciips)

2009年4月4日

[Peru0127] Sacred Valley I

圖說:Saqsaywaman的石牆。我們到達的時候以接近黃昏了,乍然見到這麼巨大的遺跡,令人特別的印象深刻。

A Great civilization is not conquered from without, until it has destroyed itself from within.
「一個偉大的文明不是毀於外部的侵略,而是亡於自身的衰落。」
-- William James Durant 評論羅馬的衰亡。


距離去印加古道健行的日子還有數日,除了庫斯科市區之外,我們打算坐當地公車去Sacred Valley的印加遺址。

第一日先去較近的Pisaq、Tambomachay、Puca Pucara、Q’enqo以及Saqsaywaman。第二日則是較遠的Maras、Moray、OllantayTamno。

在秘魯三十三天的旅程中,事後回想起來、最喜歡的地方和行程卻不是聞名遐邇的馬丘比丘、或是事前期待已久的印加古道健行,而是 Sacred Valley的這兩日。早上照例是晴空萬里的、午後會下起細雨,下一陣停一陣,高高低低的山巒便被染成深深淺淺的翠色了。

雖然想到秘魯便會想到印加文明,但其實是到了庫斯科這個印加首都,我才真正的感覺到印加文明處處留下的痕跡。提到印加文明,總是讓人想起西班牙人到南美洲,以征服者高人一等的姿態,蠻橫無知地破壞了南美洲原有的燦爛文明;很少人會記得,其實源於庫斯科一帶高地的印加文明,也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四處征戰、占領了其他文明和種族原有的根據地吧?但由於地形、文化複雜的關係,許多地方印加僅派駐官員,而由原有的地方統治者繼續統制。但從首都到各地如高地、海岸、雨林各區的密集道路則確保了中央政府的控制。也由於占領日短,不到百年便被西班牙人占領,因此祕魯許多地方還沒有來得及染上印加的文化色彩;再加上西班牙人的刻意抹滅異教徒的文明,許多地方的殖民色彩遠比前殖民時代更加濃厚。

在西班牙人1526年到達厄瓜多爾、和印加帝國初次產生接觸不久,久病的國王過世了。他的兩個兒子Atahualpa和Huascar為了爭王、內戰打得不亦樂乎。1531-1532年, 當時的印加王Atahualpa為西班牙人所擄獲,Atahualpa獻上黃金白銀,又因為害怕Huascar與西班牙合作將導致自己喪失利用價值而被害,於是令人先殺害了Huascar。然而最終自己也難逃一死,1533年被西班牙人處決。

其後數十年間,便是西班牙人扶植魁儡政權、與印加抗爭的血淚過程,1572年最後一位印加王Tupac Amaru反抗西班牙失敗被害,印加帝國至此亡國。

然而仔細追究,當時的西班牙人Pazarro所率領的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僅僅百餘人的士兵、包含六十餘人的騎兵,到底為何能征服這個美洲帝國?因為精良的武器和防具嗎?因為印加人從未見過的馬匹與騎兵嗎?因為印加人只知道公開做戰的戰術嗎?因為印加人當時正在內戰嗎?因為印加人社會階層嚴明,貴族驕奢荒淫嗎?因為瘟疫嗎?因為人口過多、糧食不足,供需體系失衡嗎?

庫斯科被稱為南美洲的羅馬,而印加帝國的崩壞,是否也如羅馬帝國一般,不是毀於外部的侵略,而是亡於自身的衰落?

在第一日搭著當地巴士到了各個遺跡,荒涼地的廢墟只餘存堆壘的石牆以供憑弔。席地而坐在草地上野餐,若要強說愁地感嘆印加的興頹、到底欠缺了那種氣氛。一直到我站在Saqsaywaman巨大的石牆下,我才真正的感受到印加人的工藝與偉大之處。蒼穹下的巨石,人站在其下顯得無比渺小,而這不過是當時堡壘的地基而已。原為西班牙魁儡君王、其後奮力抵抗西班牙人的印加王Manco Capac II,在這裡失去了他大部分的軍隊。這時分已是日與夜的交替時刻了,日光照在巨大的石頭上近似橘紅色的溫暖,卻也拉出長長的黑影,在這樣的遺址前只能敬畏與靜默。人與車的聲音似乎都遠了,只有亙古便不止息的風在這一片草原上呼嘯而過。

從Saqsaywaman走回庫斯科市區並不太遠,遠遠見著耶穌基督雙手伸展像,便認明了我們旅館的方向。與司機議完價,便搭計程車回到了武器廣場。

晚上在庫斯科找到了ㄧ間在利瑪便聽說的Coca Shop,專賣古柯葉製成的食品。從茶包、手工餅乾、乃至琳瑯滿目的糖果。我買了一小包餅乾,各式各樣的形狀與花色,吃起來與抹茶餅乾也差不太多,滋味不錯。可惜當時沒有多買一些,出了庫斯科後,Coca食品便少了。

這一天晚上為了找尋用餐的餐廳,還路過幾次了印加古牆,其中有一顆十二角石十分著名;但我們卻在無意中錯過,直至離開庫斯科都無緣目睹——人生中似乎有許多事情便是如此,錯過便是錯過了。

註:因古柯葉可以提煉古柯膏,便是後續加工為古柯鹼的原料,因此聯合國將古柯葉亦列為列管對象;如果要帶古柯食品回國,恐怕進海關時會有些麻煩,務必深思。


圖說:Saqsaywaman 堡壘的巨大地基,在日與夜交替的黃昏時刻,這光影總教我覺得震撼與靜默。

圖說:Saqsaywaman 堡壘背著光的剪影。所有遊人都將離去,而巨石仍沉默地立在即將沒入黑暗的草原裡。

圖說:Coca Shop 的包裝與古柯手工餅乾。十分雅致又具大地風的包裝。

2009年3月30日

檸檬迷迭香烤雞


圖說:昨天晚上自烤自吃的檸檬迷迭香烤雞!看起來還頗專業的吧!而且清爽好吃不油膩,真乃居家好選擇~!

上次去 COSTCO 買了兩隻雞。在我盯著那兩隻雞的時候,心中出現的是香菇雞湯、竹筍雞湯、麻油雞湯、四物雞湯……等等。但顯然我和pc之間完全沒有共識或是心有靈犀那種東西,他強力要求不接受濕的雞湯、而是要乾的烤雞!

烤雞就烤雞,反正我們廚房的爐子本來就附一個大烤箱,不用白不用。上網研究了一下食譜,發現不少食譜都是要先醃過或是處理過、又需要各式各樣的特殊佐料,頗為麻煩。例如小小米桶的蒜香烤雞,看起來就很好吃,不過也很費工。身為一個興之所至想烤雞的人,要準備這些東西真是太難了!而且我最恨要量甚麼幾公克幾ml幾茶匙的這種事情,畢竟我做菜向來都是以寫意路線取勝的。

所以當我發現檸檬烤雞食譜做法簡單、佐料也是隨手可得,馬上就心嚮往之。另外亦參考了奶油迷迭香烤雞食譜。但是和吾友阿蟻討論了一下,覺得烤全雞塗奶油可能會太油膩,所以基本上還是只有用粗鹽、黑胡椒、迷迭香處理,但烤起來一樣皮脆肉嫩喔!

以下食譜是轉載再轉載,原文在此。作者饃引自另外一個新聞台的食譜:
====
這是Marcella Hazan那本名著裡的名菜,連amazon的讀者推薦欄裡都有人提,是簡單好吃的料理。

材料:
掐頭去尾的燒烤用全雞(包裝上會有寫說Whole Chicken for Roast)重約三磅
尺寸略小的黃檸檬兩顆
海鹽(不用鹽花,但超市買的Sea Salt或Real Salt就會好很多,我用的是超市的義大利Alessi海鹽,一大罐並不貴)
現磨黑胡椒(現磨的和罐裝的味道實在是差很多,花個三四塊美金買一個研磨罐絕對是划算的投資)

做法:
全雞洗淨用紙巾拍乾表面與空腔,內外均勻的抹上現磨黑胡椒與海鹽放一旁備用,注意海鹽的量要足,這樣出來的雞才會有點脆皮,這和燒烤牛排的意思一樣,我推測是因為鹽讓表面略微脫水,所以加熱後表面能保持乾燥並讓脂肪受熱產生油炸的效果。
兩顆檸檬放在桌上滾壓變軟,讓表皮的油囊破裂,這時會聞到檸檬的芳香,再用叉子刺二十個以上的洞後,將檸檬塞入雞的体腔。
將頭尾的開口用牙籤或棉繩封好(但不必太緊,不然受熱後會炸開),再將整隻雞用棉繩綑好,綑法如一般食譜所載或請自行觀察外面的烤雞型狀,想按自己意思做成「姿造」的,我也沒意見。
雞胸朝下放入烤盤中,放入預熱350F的烤箱中約上三分之一的位置,烤三十分鐘,翻面再三十分鐘,最後再將烤箱升溫至400F,烤20至30分鐘,就可以出爐了。

吃的時候記得將肉淋上烤盤中的汁液吃,就是最好的Sauce了。
Becco
====


就如作者饃所註解的,美國雞和英國雞既然來自同一個文化圈,所以也被整型整得差不多,即使沒有棉線和牙籤、屁股皮拉拉整整其實也都還蓋得住檸檬,形狀也都還蠻OK,烤完之後檸檬也還勉強可以維持住在肚子裡的姿勢(雖然很像即將下蛋的樣子啦...)。

我自己稍微改編的版本:
1.在烤雞上面加了新鮮迷迭香(Rosemary),又在雞肚子裡塞了一根迷迭香。必須說新鮮的果然香味濃厚,和乾燥後的迷迭香不是同一個檔次的!
2.在雞的下面墊上馬鈴薯可以避免讓雞直接浸在雞油裡,皮會比較酥脆,馬鈴薯也可以吸油。有些食譜會提到將馬鈴薯先用橄欖油和迷迭香醃過,基於我是個寫意派的懶人,就沒有研究了。
3.我這次也放了洋蔥,可是好像烤太久了(汗)。所以如果要加洋蔥,我想應該是在最後400F的時候再加。
4.Costco的雞實在太大隻了,350F兩面我都各烤了35分鐘,400F的我也有翻面各烤20分鐘。不過我覺得再各多烤個5.分鐘應該會更漂亮吧!

另外要大力表揚pc的按摩檸檬的大功!被他徒手按摩過的檸檬,最後就像兩個黃汽球一樣,掐起來軟軟的。叉子一戳下去就噴汁,真不禁讓我想到食神裡的撒尿牛丸啊~XDDD

原食譜還記載了一雞多吃的方法。由於昨天晚上我們只各吃了一翅一腿就宣告投降,所以今天也會來試試看作者饃提供的各式吃雞法了。XD


圖說:烤雞背面特寫。上面一根根的痕跡是迷迭香...還有手磨黑胡椒(因為我家沒有磨胡椒的工具!手動用刀子壓碎的...XDD)


圖說:烤雞的肚子。因為沒有綁棉線和牙籤,所以檸檬都快滾出來了 XDD 不過還好形狀還大體有維持住啦。


圖說:這張是用來說明雞的大小~畫面上是pc的手....下面那些馬鈴薯啊洋蔥啊完全都沒被吃掉...然後檸檬擠出來的汁混合雞油的確是最好的 sauce!本雞最優秀的地方就是~完全不需要先醃過!適合懶人和突然想烤雞的人!

2009年3月28日

Cold War Kids @ LA 2009/03/27


Cold War Kids
Orpheum Theatre, Los Angeles, CA
Fri, Mar 27, 2009 08:00 PM


「Hey,明天還要去看 Cold War Kids 嗎?」
「我OK呀!我有預留時間,不過也有預留如果取消的彈性。」
「嗯嗯…現在的問題是......票好像賣光了!」


當初看到Cold War Kids開票似乎反應並沒有很熱烈,所以雖然早就和rascal說好要去聽,卻遲遲沒有進行購票的動作。等到前一天晚上發現原價不分座位均一未稅價$19的票已經售完,黃牛票則已經被炒到未稅價$21~$91(依位置而定)之譜。不得不說當黃牛雖然要負擔風險,但也實在是個暴利行業啊!

最後我們還是選擇了最便宜的$21的票,但位置是第五排最偏角的地方。但是看完之後,還是覺得幸好有去!這個團的現場比起專輯好得多。我聽專輯只是覺得一般般,但是看現場時的力道和強度差非常多—不過也不排除是因為暖場團襯托下的反差效果。

20:00-21:05
其實20:00就開放開場了,可是我們的票還沒出現。
所以等待的過程中,把 Coachella 2009 的海報仔仔細細地又討論了一遍,然後互相鞭策對方趕快做功課(汗)。
終於等到20:30左右拿到票入場。場內有販售酒精飲料,挺多人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

不過由於最近我們都在進行省錢作戰計畫,所以甚麼也沒喝。Rascal倒是買了CD做為收藏。

21:05-21:45 CRYSTAL ANTLERS

暖場團是CRYSTAL ANTLERS,和Cold War Kids一樣也是來自加州長灘(Long Beach)的團。(Long Beach其實就在LA南邊車程約三十分鐘處,所以LA可以說是他們的主場。)

[註]經rascal更正,Cold War Kids 應該是Fullerton, California,也在LA南邊的橘郡而已。也沒差太遠啦~不要太計較!

其實這個團真是超級詭異的,有六個人的編制,有兩個鼓手(一個也兼鍵盤),兩隻吉他(一個是主唱),一個BASS,一個鍵盤。所以就會有兩個鍵盤或兩個鼓或兩隻吉他一起演奏的狀態。

重點是,並沒有因為六個人就變出甚麼不一樣的效果啊!為什麼四個人就可以達到的效果,必須要有六個人呢?他們有些曲目是要做迷幻噪音效果,其實也還不錯啦。可是那個主唱實在是太糟糕了啊!就只會吼啊吼啊,有些曲子因為人聲混雜在整個音場裡也就算了,反正聽不出來。可是有幾首營造出的迷幻效果本來好好的,人聲一出來就毀了!野獸派的嘶吼並不適用每首曲子啊——重點是吼的又不好聽——聲音的掌握很勉強的感覺,讓我都幫他捏一把冷汗。總之讓我聽暖場團聽得覺得度日如年,想說怎麼這麼久還沒結束啊,其實也才四十分鐘左右的樣子。

回來後我有稍微聽了他們 MySpace上的一些mp3 Samples,其實也還不錯,不過現場真叫我不敢領教。也許是主唱這一天的狀況不好,但我覺得他如果這麼吼下去,應該也出不了幾張專輯聲音就徹底完蛋了吧(如果現在還不算完蛋的話)。

22:20-23:40 Cold War Kids

人潮突然湧現,本來只有半滿的場地就瞬間全滿了。

台上釋放出濃濃的乾冰(我心中忍不住OS:乾冰真是放很大放不要錢啊!),只有幾束光斜斜打在樂團身上,鬼影幢幢,連身影都看不清楚。

開場第一首就是We Used to Vacation,人聲一出來就讓我覺得:「啊,這才是音樂啊!」相比於暖場團的主唱只是一昧地嘶吼(到破音邊緣),冷戰小朋友的主唱Nathan Willett完全不是一個檔次,聲音要輕淺要爆發都掌握自如、行有餘力。加上鋼琴的聲音層次更是豐富。但此時大家都還沒有太激動,大部分人都還能把屁股牢牢地釘在座位上。

進行了兩三首到Hang Me Up To Dry的時候,終於忍不住了,幾乎全場所有人都站起來一起蹦蹦跳,副歌大合唱:”Too too too many times…”,連我這個冒牌歌迷竟然也可以很嗨地一起跟著跳跟著唱。(←很容易融入劇情)。

場子一旦嗨起來就不用說了,相較於專輯的克制,現場的演出是更狂放有力道的。一首接一首,沒有甚麼閒聊,就只讓音樂本身來表現。Saint John最後各種音效亂敲亂打,鋼琴、玻璃、鈸、……等等,更是讓大家嗨到最高點。

話說我深深感覺主唱Nathan Willett並不是一個會跳舞的人,而且他很喜歡揹著吉他走正步,像小朋友上學那樣元氣有精神~XD台上有些互動也很有趣,像Nathan Willett亂彈鋼琴還把坐椅踢倒、結果就被貝斯手Matt Maust從後面踢了一下屁股。真是很有趣啊~可惜我沒帶相機,沒圖沒真相,待rascal如果有照片再分享吧!

回來之後有試著想拼湊出Set List,可惜這困難度對我實在太高,也沒找到網路上的神人分享。倒是有找到他們在2008/11/21在羅馬演出的set list,曲目相當接近,不過與rascal 討論了一下,EVERY VALLEY IS NOT A LAKEROBBERS應該沒有唱。(那多唱了甚麼?不知道耶~[逃]反正好聽就是啦,聽的時候哪有記那麼多!)

(註)從網路上的clips得到多唱了Lord Have Mercy On Me的證據!


最後一點廢話,其實Coachella 2008他們有出席,吾友cloudwind頗有好評,但我卻一點印象也沒有。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那時候我應該在冷氣帳篷裡睡覺吧!(汗)

延伸閱讀:
Cold War Kids
MySpace:有簡介及試聽的mp3 Stream
英文簡介Wiki
中文簡介:
cold war kids-Robbers & Cowards@ 在馬桶上拉出一朵玫瑰花
(專輯介紹)Cold War Kids : Loyalty To Loyalty

Cold War Kids Discography
Albums
Robbers & Cowards (2006)
Loyalty to Loyalty (2008)
EPs
Mulberry Street (2005)
With Our Wallets Full (2006)
Up in Rags (2006)
We Used to Vacation (2006)
Live from SoHo (2007) (iTunes exclusive)
Benefit At The District (2007)
The MySpace Transmissions (2008) (digital EP)

已經找到幾隻當天的clips了,可惜有些只有片段、有些畫面不錯但收音太差。而且當天實在很昏暗,能照得出人就很不錯了啦~哈!

Cold War Kids perform "Lord Have Mercy On Me" @ Orpheum L.A. on 03 27 2009
這支曲子是第一張的隱藏曲目(第12軌後面,並沒有出現在CD的正式曲目裡,不知道和忌諱13這個數字是不是有關XD),似乎很少出現在現場演奏的 set list上,所以應該算是很幸運吧。雖然因為很昏暗,不過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得到人的....XD


Cold War Kids- Saint John(片段)@ Orpheum L.A. on 03 27 2009 
請注意1:44的地方貝斯手Matt Maust顯然是故意地靠在Nathan Willett身上意圖推倒(誤)!因為太激烈還把麥克風帶倒了,而且我強烈懷疑應該在1:47左右還補了一腳!XD


Cold War Kids- Hospital Beds(片段)@ Orpheum L.A. on 03 27 2009


Cold War Kids- Mexican Dogs(片段)


Relief (片段)
不用講,這又是一個副歌大合唱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