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10年2月6日

The Princess and the Forg 公主與青蛙

台灣上映時間 2/12。

相當不錯,經典的迪士尼畫風和音樂。不能忍受迪士尼的觀眾就不用去看啦,不過他比一般迪士尼動畫要更寫實一點。

另外的八卦是,聽說有女童因為親吻青蛙而染病....(汗)


自從迪士尼買了Pixar 之後,已經很久很久沒出這種風格的動畫了,所以我覺得還蠻高興的。之前 IMDB 上還有7.9耶。

(以下應該不算劇透吧)

背景是在紐奧良,所以有南方口音+爵士樂+密西西比河遊輪+巫毒!(喜歡爵士樂和巫毒的人如我,應該會加分吧!)而且有稍稍觸及了迪士尼向來不討論的死亡議題和貧富差距。不過畢竟是迪士尼,所以還是很歡樂的啦。

又,主角都是黑人,相當政治正確性的感覺。

The princess and the frog 和一些迪士尼早期動畫片一樣,節奏比較慢,不像現在動畫片;要留一點時間唱歌啊、跳舞啊,我覺得算不錯看,不過要有點耐心就是。

還算推薦。

Up in the Air 型男飛行日誌

台灣上映時間是 2010/03/05。

本片導演Jason Reitman是Juno導演喔。另外容我轉圈灑一下小花:
George Clooney 好帥啊,這片根本是為他完全量身訂作的吧!
Vera Farmiga很有氣質!


當初的討論噗

George Clooney 演的男主角就是典型商業成功人士,像鯊魚一樣,沒血沒淚沒心肝。心中完全沒有家庭價值的傢伙!

其實我某種程度很能理解他說的輕裝簡行的意思。對於遊牧民族而言,重量越少、行動的確會更有效率啊。不過當然他也是到一種極致就是了。然後他片中的那個1B公寓,好像我們現在住的地方啊!當然我們現在多很多東西,不過也沒有甚麼是真的不能捨棄的。

片裡的很多笑點都完全戳中我了。

Anna Kendrick 演的這個女生,在片中是個很白目的新人,就是誠心誠意講了甚麼也會戳到人的那種,超棒的。

我覺得唯一有點可惜的就是,可能是為了不要冒犯到傳統家庭價值觀的觀眾,所以這條鯊魚最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最後一幕在機場看航班資訊的時候,刻意地讓觀眾覺得他很茫然。不過我覺得以主角的形象和個性而言,這完全是想太多。聳聳肩就繼續沒血沒淚沒心肝的日子了吧。

總之,很棒很好看,很輕鬆又頗寫實的都會電影!

PS:話說回來我算了一下10M哩,約略算起來如果我坐洛杉磯-東京-台北來回,大約也要個 330 次才會達到喔!

Daybreakers 血世紀

原來台灣要 4/2 才上映!

我必須要說開眼電影網的介紹完全錯誤!另外這個中文片名實在很遜耶....!

之前沒聽過這片。因為時間關係,選了這片和福爾摩斯,意外地很好看。我反而對它印象比較深刻。


本片的世界很特別,絕大部分都是吸血鬼、人類是瀕臨絕種的弱勢。先不談這裡的獵物/獵人之間的關係,如果放到現實社會,這和舊文化/社會、和新文化/社會之間認同的問題有關。比方說,原來是甲國人、嗣後歸化成乙國人,甲乙兩國交戰時如何自處?

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議題。

其實這裡還討論了一個問題,就是當吸血鬼非得吸人血的時候,人類的滅亡也就等於吸血鬼的滅亡了。於是資源有限的狀況下,當大家都不老不死的時候,原先的社會問題並不因此而解決。反而更無力無助。於是原來吸血鬼優於人類的優勢在全世界均為吸血鬼的前提下,完全不存在了。一樣有老有病,有強有弱。

(以上討論的雷在預告裡都講了,應該不算爆雷吧?)

hmm...所以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莫非他們開始朝豬血糕和鴨血湯的路線發展?

這就是雷啦!所以就不講了(毆)

整體說來,我覺得這部片很棒,動作場景流暢、劇情也安排得不錯,我還蠻喜歡的!雖然免不了好萊塢的主角威能,不過我還是很推薦。

The Lovely Bones 蘇西的世界

本片在台灣 3/19 上映。


本質上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著重劇情發展的故事,而是敘述如何 move on的電影。我想原著應該會很棒吧,不過可能事前期待太高,略感失望。

原著聽說是第一人稱觀點?如果是第一人稱敘事,然後引領讀者慢慢揭曉事情的真貌、以及如何 move on 應該會很棒。不過這一點電影沒有掌握到(因為電影很難真的用第一人稱觀點吧?)

總之它的敘事支離破碎的,就算有一小段情感醞釀了,馬上又被打碎,觀眾很難真的投入。然後每一段情緒轉折對我來講欠缺說服力,所以我【知道】它要講甚麼,可是我並沒辦法感同身受。魔幻場景雖然很棒,不過給人一種有沒有都無所謂的感覺。雖然也許這些場景是 Peter Jackson 為了要告訴觀眾小女孩的心理活動所創設,不過總之沒有太多必要。尤其然後前面歡愉很突兀(不是剛死應該充滿怨恨嗎?)又突然變成不甘願,雖然我可以理解她在不甘願啥,但中間轉折沒鋪陳就讓人覺得很怪。

之前因為 Peter Jackson 我期望很高的說。結果看完有種說不出的鬱悶感。感覺這本來會是一個超棒的題材,卻沒有達到它可以達到的層次......

奪天書 The book of Eli

台灣好像要2/12才上映?

話說本片是丹佐華盛頓以流浪漢造型演出。我本來不特別想看,後來發現意外地還不錯。


以下含部分劇情。


話說我本來以為是動作片,結果原來是宗教片(毆)。

先不提受到天啟的主角,中間他一度被打趴,女主角回頭去找他、發現他好端端地在路邊行走的時候,真讓我想到耶穌受死後,是由抹大拿去收屍時見證耶穌復生的部分。

整個電影色調都是灰階的,其中暴力場景處理得很像動畫,不然其實應該很血腥。(為何我看的那場有聽到小孩哭叫...這應該是限制級的吧?)

動作場面是很棒啦,劇情也算流暢,最後揭露的哏也算埋得頗成功(至少我前面一直沒有意識到丹佐華盛頓演的主角的特殊狀況)。不過其實我和pc有討論一件事,為了保存重建文明而急於留下這本書(稱為種子好了),但從這本書發展出的文明卻會摧毀文明,那麼重新播種這個種子再長出來的文明,會不會還是走上自我摧毀的舊路?

總之,算是製作執行地算成功的電影,不過我對基本的意識形態就不太認同了,所以不能說被感動啦...(比方說為何這本書非要是聖經而不是可蘭經或佛經之類的....。

Coachella vs Summer Sonic

去年剛好有機會參加 Summer Sonic 和 Coachella,所以就作了點比較(當初比較噗)。最近稍加整理後發表在網路上,也可以給大家參考一下:

先說結論:我個人覺得如果身在台灣,一年只有一次國外音樂祭的預算,這兩者我會選 Coachella。

【2011/1/26】更新:因為 Coachella 2010 和 2011 年熱賣,想必以後都要盡早決定了吧,我現在改變結論啦!!對台灣人(尤其是台灣上班族)來說,買 Summer Sonic 還是比較方便啊,只用請一天假,而且也不用太早下決定!!

預算:

Summer Sonic:
去年在SS期間食宿雜支花費是 66000日幣,代買三日券票價是 NT$14000。當時匯率算起來大約是 NT$28000。
一般暑假機票可能是一萬出頭(應該在 NT$150000以內),這樣算起來其實純粹參加 SS 應該是個可以台幣4~5萬搞定的活動吧!(我當初是回美國的時候轉機東京,入境停留)。

PS:我訂的住宿是廉價旅館,六晚單人房19200 Yen。如果稍微好一點的旅館可能雙人房約 6000-7000日幣,以東京場來說最合適的旅館就是幕張會館對面的東橫inn。想去的人三月左右就該訂了,我當初五月初想定都已經滿了。又,我幾乎沒買甚麼額外的東西,所以請自行留下CD/紀念品等等預算。

Coachella:

如果是參加 Coachella三天露營的方式,票價函手續費約US$360,如果需要購買帳棚等等大約總共US$400(當地購買即可)。又:2010年起改成露營 PASS 一車$55,比前兩年一人$55平均成本降低了!飲食雜支部分活動期間約估 US$200,前後兩天食宿交通粗估US$400。加上四月份美國機票便宜(09年cloudwind伉儷就買到NT$17xxx),一般可以買到NT$25000以內(之前轉東京是NT$22000)。我覺得應該也是5~6萬內可以搞定。其實也沒真的比Summer Sonic 貴到哪去耶!

此處估計是 LA 住宿一晚預算約$50(雙人房,如果有人分攤就可以降低)。租車一周含保險約 $200,油錢來回LA-Indio之間約$80。一樣也不含紀念品或額外觀光花費的預算。


或許有人會問:那如果不露營呢?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選擇露營。原因如下:
1.如果要訂旅館,indio是個小城市,Coachella期間旅館非常昂貴,可能飆漲到$300-$400之譜。
2.不像SS最晚的一場演出結束大約在十點多左右,方便大家搭電車回旅館;Coachella 最晚一場結束可能都一兩點了,還要和大家一起塞車塞出去,可能回到旅館都三四點了。我覺得這樣也蠻辛苦的。

預算小結:
考慮到淡旺季的機票價格之分,其實 Coachella 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貴!

lineup:

我私心認為,Coachella 的陣容夢幻許多!

08年有 Roger Waters, Prince,09年有 Paul McCartney 和 The Cure,還有很多其他很棒的歐美團。另外因為加州地近拉丁美洲,也會有一些拉丁團到 Coachella演出。不過SS可以聽到很多日本團,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利多因素。(但我日本團聽得很少....XDDDD)

氣候:

氣候部分,日本的夏天一般來說是蠻舒服的,不過也是颱風季。去年的SS剛結束就有一個颱風跑去日本(和造成台灣88水災的颱風不同一個)。另外也下雨的機率也不小(NIN那天就大雨了)。同時要考慮炎熱和下雨的狀況。

Coachella 的話,就是天天都萬里無雲的乾熱,日夜溫差大,最高溫可能到接近攝氏40度,晚上也可能很涼(十幾度左右)。防曬和補充水分都很重要。不過也可以說,這是唯一要考慮的氣候因素就是。

插播一句:Fuji Rock 舉行的地點是在山上,就幾乎年年必下雨,所以也附贈爛泥巴...我個人是很討厭下雨和爛泥巴的人啦。去年轉機考慮要參加哪個音樂祭的時候,Fuji 就是因為這樣出局的。

場地:

以舒適度來說,在都市裡的 SS 當然比較舒服,有些是室內場地,體力可以維持地不錯。東京場來說,兩個會場間移動有點距離,不太可能幾個表演舞臺之間自由穿梭。(大阪場可能就沒有這問題)

Coachella 舞台之間距離不會太遠,這一點不是問題。要澄清一點:Coachella雖然是在沙漠中,但是是在馬球場舉行,所以場地是一片綠綠的草地,不會有刮著黃沙的沙漠--好像很多人有這種誤會?

音場來說,兩個音樂祭都很專業。

不過如果純粹就主舞台來說,Coachella 的轉播螢幕實在比SS東京場大得太多啦!這一點實在讓我在SS的時候有點憂鬱。這裡引用一下colorwind 的原話:「就算在大舞台聽大咖,不喜歡人擠人,站在很後面或甚至坐在草地上,也可以聽的非常清楚,音場非常好,螢幕非常大,可以聽的很輕鬆享受。我聽很多大團都是在後面聽的,一樣覺得超棒的。這點真的可以感受到大型音樂祭的主辦的確有其專業之處。」

購票便利性:

其實 SS 在台灣蠻多管道可以代買的。不過因為我人在國外,沒辦法用台灣ATM轉帳給代買,就覺得很不方便;如果用SS本身提供的國際購買方式,光是匯差和手續費又非常昂貴。如果用日本通訊購買,又必須提供日本地址和刷日本信用卡。總之那時候讓我覺得很傷腦筋。還好後來是有台灣的朋友幫忙購票和收票,才解決了我的困擾。(但我覺得SS海外購票還是勝過Fuji Rock就是。)

這一點的話,Coachella透過 Ticketmaster,可以直接刷卡購票,也馬上寄送電子票【2011改成只寄送實體票】,我覺得是方便性是更高啦!而且 Coachella 也不像 Glaston那樣開賣就秒殺,還可以考慮考慮這樣。

【2011/1/23】更新:2010年的時候是3/24露營券售罄,4/13三日券售光;但2011年的時候露營券在今天(1/23)都已售罄,所以恐怕以後要早點下決定了!!
【2011/1/26】更新:2011年的三日券在今天也完售了。看來輕輕鬆鬆到最後關頭才決定要去 Coachella 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其他:

1.衛浴:SS 有個好處,廁所乾淨。畢竟是有固定式廁所的。Coachella 因為都是流動廁所,又在沙漠中比較缺水,所以只能說相忍為國這樣。不過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啦!而且 Coachella 露營是可以洗澡的!不用擔心沒水洗!

2.時間:SS 可以只用五天,Coachella 大概要7天才行。畢竟飛行時間長。

3.會場平均身高:SS 會場平均身高比較矮。所以以我的身高來說,就覺得視野稍微挪一下都可以還不錯。

4.Coachella麻味重。SS我印象中應該沒有任何麻味。

5.日本免簽證。不過美簽一次辦下來通常是五年,而且美國很大,很多地方可以玩,其實也算划算啦。

6.09 SS 讓我有機會看到同時展出的實體大小巨大鋼彈!(不過這和SS無關!)

以上,大約就是粗略的比較。總地來說,我還是更喜歡 Coachella!不過我對 Summer Sonic 印象也很好,如果以後轉機時間湊巧,我應該還是會參加的吧!

2010年2月5日

Gogol Bordello



在英搖板上看到有人徵求【野性十足、不修邊幅、帶民族氣息】的樂團,我就很想推薦我的愛團 Gogol Bordello
MySpace 試聽連結

這是個紐約團,不過成員都是東歐移民。有非常強烈的東歐風格,在推出專輯"Gypsy Punks: Underdog World Strike"之後,可說是定義了甚麼是「吉普賽龐克」的團。

主唱 Eugene Hutz 是出生在基輔的烏克蘭移民,當年因車諾比核電廠爆炸而逃難,七年間輾轉流離了波蘭、匈牙利、奧地利及義大利,最後和父母在政治庇護下來到了美國。

Gogol Bordello 的團員有九人,非常熱鬧的一個團,除了留著翹鬍子的主唱兼吉他 Eugene Hutz 外,長得像史恩康納來的小提琴手Sergey Ryabtsev 也是靈魂人物(我超愛他的!小提琴的聲音真是太讚了啊)。他們兩位曾經
和瑪丹娜在 Live Earth 演唱會中合作演出 La Isla Bonita / Lela Pala Tute。

(我覺得瑪丹娜蠻提攜此團的,2008 年首次執導電影Filth and Wisdom 也一起合作。不過瑪丹娜不愧藥房毒藥之名,我懷疑我家附近的戲院應該從沒上映過...)

此外另外還有手風琴、大鼓、手鼓、鈴鼓,超嗨超熱鬧的團。


流離的移民生活在 Wanderlust 裡可以充分看出來,流浪七海的豪氣,對家鄉沒有戀戀不捨的情感,反而有四海為家的氣魄。

圖說:Wanderlust MV背景的地圖=主唱遷徙路線

不管過去,只看現在和未來的 Ultimate:

圖說:Ultimate 我一見傾心的Coachella現場!

小提琴飆得超驚心動魄可是歌詞很笨的 Start wearing purple

圖說:Start wearing purple我在下面的人群中!

讓人低迴的 Alcohol:

圖說:Alcohol - 這場我也在!XDrz!

這首是Alcohol 是當初那場演出 Encore 第一首。

關於甚麼是"吉普賽風"的滄桑感,這首可以作很好的詮釋。可以注意一下5:24" - 5:31"的地方,有一個拉長長的轉音,很典型的吉普賽風會出現的一種唱法。佛郎明哥舞曲也許多都會這樣。

還有Gogol Bordello 的作曲其實有許多結構是:

【吉他 solo - 引進小提琴/手風琴- 引進很熱鬧的一整團樂器】

也有很多是:

【唱一段、彈一段、唱一段,中間有眾人合聲】

我覺得這也是蠻典型吟詠的吉普賽風格。

還有他們撥弦的方式、以及會把木吉他當成打擊樂器的拍法,我覺得和Flamingo 的音樂也非常像(Flamingo 也是吉普賽人的音樂和舞蹈)。當然音樂也是啦!就是小調、切分音大量使用。所以給人一種狂亂歡樂的不安定感,可是底蘊卻是很滄桑的。

此處插播一下前 Mr. Big 的吉他手 Paul Gilbert 的 Flamingo...(不過他自己也說這不是真正的 Flamingo 啦。不過有那個味道了。)PS: 2009 復合了!


此外吉普賽風的音樂通常會大量使用特殊樂器,如手風琴、小提琴等等,再加上參雜異國歌詞(可以保證讓我完全聽不懂他們在唱啥)。

最後補上一個中文介紹的連結:

【墮落與智慧】尤金赫茲 Eugene Hutz & 果戈里妓院Gogol Bordello

2010年2月3日

Bob Seger "Turn the Page"

今天早上喝咖啡吃早餐的時候聽到電臺放這首歌:

Bob Seger-"Turn the Page"


聽了瞌睡蟲都跑光了,人也精神了。

我特別喜歡薩克斯風和 Bob Seger 那種老老的、滄桑的調子,配合上這首歌的歌詞,直擊靈魂深處,讓人為之顫動。也許也因為我時常處於旅程中,對他的歌詞更有共鳴吧。

" The song has grown to be one of the most heartfelt pieces about being on the road and living the life of a traveling musician." -- By Mike DeGagne


後來 Metallica 在 1998 Garage Inc. 有翻唱這首歌,翻唱版更紅。


前面加入女聲獨白,MV是以阻街女郎為主線演繹,薩克斯風以電吉他取代,嗓音更野更放一點。也很棒。

但雖然我兩個版本都很喜歡,但是私以為這首歌其實還是 Bob Seger滄桑疲憊的聲音的詮釋起來更有味道。

Bob Seger (1945-now),wiki上的分類:
Rock, heartland rock, roots rock, blue-eyed soul

討論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