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09年2月27日

Coachella 2009 來了!

圖說:Coachella 2009 的海報!4/17~4/19 揮灑汗水與青春吧~(咳)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去年立志要寫出來的 Roger Waters Part II: Dark Side of the Moon 感想還在我腦海裡不知道哪個陰暗角落裡堆著、眼見已經默默地沾上一層塵埃時,2009年 Coachella 又轟轟烈烈地來臨了!

今年 LA 版的 rascal 同學熱情號召,仔細一看,內文給的參考連結不就是 cloudwind 的網誌嗎!於是興奮地通報 cloudwind,順便湊成了偶像與粉絲的線上聯誼會(誤)。加上我不斷地對 cloudwind 洗腦、呼喚他們來參加,看來這次有很大的機會會有四個人一車一起去露營喔!(話說四人 Car Pool 搞不好會有VIP的獎品!)

先不管已經被丟在蛛網遍佈之記憶深處的 Dark Side of the Moon心得,今年我被 cloudwind 曉以大義要好好作功課。––本來我是立志要直接 Camp 在主舞台就好的!沒想到被唾棄了……(淚)講求效率如我者(誤)於是決定擒賊先擒王,從海報上粗體字者開始……其他就隨緣啦!畢竟實在太多團了,功課哪裡做得完……(––這是藉口吧!)

暫定名單如下:

Day 1

Paul McCartney ––話說 Coachella 總是可以找到傳奇人物…真是太傳奇了。Paul McCartney先生已經現年64歲了耶!沒想到我竟然有機會可以親眼看到他……我唯一好奇的是為啥傳奇人物沒有被擺在最後一天?不過傳奇人物的檔期大概也很難橋吧。

說半天,我好像還是沒講到傳奇為甚麼是傳奇,蓋此人和已故的 John Lennon 為披頭四 The Beatles 之主要創作人,主要擔任 Bass Guitar (& Vocals,不過大家都是 Vocals 啦)。

Morrissey –– (驚!)原來此人是 The Smiths 的主唱!連我這種沒有青春的人都知道 The Smiths~我說 Coachella 會不會太奢華了啊,在第一天就齊集了兩個傳奇人物。幹嘛不把一個傳奇人物分到第二天呢,這樣哪裡還會有人抱怨 The Killers 不夠力呀?

Franz Ferdinand––這不是前陣子在英搖版被提起的台客電音英國化的團嗎!(毆)不過我覺得 Tonight 聽起來並不會很台客啊,除了一開始前奏的確有那麼點fu,後面就不會啦……和謝金燕或是紅孩兒仍然是不同風格的!(毆飛)

Leonard Cohen
Conor Oberst
Beirut
the Black Keys
Girl Talk


Day2

The Killers ––令眾人不滿的壓軸,一直有人幻想會換人。是說我覺得都放在海報上那麼大字,會換的機率很低吧?!畢竟都已經這樣了,才把字型縮小移到下面去,主辦單位會得罪人的。
Amy Winehouse
Thievery Corporation ––這個也被 cloudwind 的強者DJ朋友推薦。
TV on the Radio
Band of Horses
Fleet Foxes
MSTRKRFT

話說這一天有cloudwind 的強者DJ朋友推薦 Atmosphere(據說是音樂性很強的Hip-Hop,之前有稍微聽過覺得還好——再多聽一點看看好了)和 Junior Boys…也順便研究一下好了。

Day3

The Cure
My Bloody Valentine
––cloudwind 美女曰如果喜歡 the Verve 者應該也會喜歡 MBV。如此說來大概還在我守備範圍內這樣……。
Yeah Yeah Yeahs ––此團人氣很高啊!稍微看過了他們新專輯的MV,一整個陰森。不過音樂特性我現在卻想不起來?(可以這樣過耳即忘嗎?!)
Trobbing Gristle ––話說這個團號稱是工業噪音的開山祖師,地位就像Pink Floyd一樣開創了全新的音樂…(有這麼傳奇嗎?)。不過看youtube上的Live片段,那個女主唱一整個很野獸派作風,後半段都把麥克風整個咬在嘴裡;她如果瞬間變成狼人再嚎上幾聲我應該也不會意外吧!
Lupe Fiasco ––據說是很紅的Hip-Hop團。好吧,我對Hip-Hop並不是很有愛,不過先研究研究再說。
Paul Weller
Peter Bjorn and John
X ––話說這是一個團?還是代表未知的意思啊?Google的時候跑出一堆不相干的……(汗)。
這一天還有一個 Roni Size Reprazent 也是被強者DJ桑推薦的,也研究一下。

大概就先這樣吧!這樣也二十幾個了呢,不知道能真的研究幾個。第一天和第三天似乎還有兩個粗體字的團還沒有塵埃落定,就看到時候會是誰囉!

是說我對於 Gogol Bordello 沒有參加頗有些失望,他們之前參加過好幾次 Coachella,所以我幻想著也許他們今年又會再參加。不過說不定今年會邂逅今年的新歡,新歡永遠不嫌多就是了。

2009年2月24日

[Peru0123] Colca Canyon and Condor

圖說:在Colca Canyon十分幸運地看到展翅欲飛的 Condor。這是Veny的相機、由蟲捕捉的畫面。(真是多人分工啊!)話說當場看到的感覺不是這相片可以傳達出來的!

「有多少機會我們可以看到禿鷹呢?」出發到 Colca Canyon的前一天,我們和旅館老闆聊天。

「99.999%。禿鷹就住在那裡,那是他們的家。除非因為天氣不好,或是你們運氣實在太差,你們才會是那0.001%的人……。」老闆回答。


以往 Colca Canyon被視為是全世界最深的峽谷(最深處達3319m),不過最近附近的ocahuasi Canyon最深處達 3345m,才是真正世界第一深的峽谷—這數據看起來沒有很震撼,不過美國大峽谷才約1500m,這樣會不會比較震撼呢?或者,台灣的大霸尖山海拔 3505m,如果放在 Colca Canyon 最深的地方、就變成只能露出186m 的小山丘啦!

可以想見,Colca Canyon 的位置當然很高。周遭的山是 6000+ m 的高山,其中在6310m 的 Ampato 山頂曾經發現冰凍的少女木乃伊(約12-14歲的少女、被命名為Juanita,現存於Arequipa的博物館),應是印加時期人類獻祭以求山靈庇護的結果。Colca Canyon 另一項景觀便是禿鷹(Condor),最佳觀測時間大約是早上九、十點。據說是近得不得了,簡直像是伸手便能抓住那禿鷹……。

帶著種種的猜測,吃過早餐,我們坐上往當地旅遊團來接我們的車往峽谷出發。

圖說:往Colca Canyon 路上的景觀。

也許是因為淡季的關係,同團的人約有一半是從利馬來的秘魯人,其他人多是從阿根廷、智利等同為南美洲國家來的;此外只有一個也會講西班牙文的蘇格蘭先生是講英文。也因此,導遊的英文講解可以說只是給我們四個人聽的!因此,我在路上每每要睡著時,都要努力振奮精神,免得辜負了她的心意;不過即使是這樣,我還是不免常常恍神,對我來說,導遊小姐的英文實在講得很像西班牙文啊……(汗)

去程在路上看到了許多毛茸茸的動物,包括 Alpaca(羊駝)、Llama(駱馬),以及很難見到的Vicuña(小羊駝)。一般來說,在秘魯只會見到 Alpaca毛製品,Vicuña由於無法馴養、之前又一度因為毛皮的關係瀕臨絕種,市面上不會出售。不過 Vicuña 跑起來有種笨感、脖子和身體不太協調的樣子……。

圖說:路上見到牧人放牧羊駝 Alpaca。

圖說:被圈養在石牆裡的駱馬Llama。右邊還有幾隻來插花的 Alpaca。也許是因為這兩種動物都是溫馴的動物吧,似乎蠻常一起混著養的。

圖說:小羊駝 Vicuña。有點失焦,不過這是在車上照的,盡力啦!

中午到達 Chivay (3630m)用午餐。此地雖是峽谷地區的省會,但其實頗為荒涼,餐廳選擇有限。附近有個溫泉,但我們都興致缺缺,於是下午便在旅館聊天、洗澡(熱水是太陽能加熱的,所以一定要把握時間先洗先贏!)

圖說:街上看到的 baby Alpaca。話說秘魯很多地方都會有人牽著一隻 baby Alpaca 供遊客拍照。看看那無辜的水汪汪大眼睛!結果拍完這張照片不久我就去吃 Alpaca 烤肉串~這是怎麼回事?(汗)

傍晚的時候在附近的市集逛了一逛,吃了烤肉串(Alpaca肉,滋味不錯!)、還有令人感動的雞爪——要知道能在國外吃到雞爪的機會真得很低啊!但這裡倒像是日常飲食的一部分耶。

圖說:街景-Alpaca烤肉串的小攤(我承認我吃了!一串1 sol,略鹹,不過肉蠻嫩的,馬鈴薯也不錯吃。)

圖說:搭配玉米的滷雞爪!話說這地區的玉米很大顆,一顆玉米有我姆指指甲大耶。一整個頭好壯壯的玉米~(這一攤我當然也吃了~)

圖說:此地流行的茶攤,有台灣珍奶攤的效果。此地盛行喝古柯茶(Coca Tea
,就是傳說中可以變成古柯鹼的那種植物的葉子泡的。),據說是對高山症很有療效。因為我本人沒甚麼高山反應,所以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真的這茶有功效(是說之後在Inca Trail的時候,嚮導跟我說這可以治感冒~當場我就懷疑這是類似萬金油的效果,啥都可以治,啥都治不好...)。不過喝Coca Tea 可以有很多口味,旁邊的那些瓶瓶罐罐就是薄荷啊啥的各式口味。這一攤~我當然又喝了!(汗)


晚上行程安排有餐廳的歌舞秀,我們已經自行在外吃過了,便只點了茶飲看秀。內容稱不上精緻,但總是見識另外一番文化風貌。

第二天清早便又驅車直撲禿鷹的棲息地。等待的時候,只見清晨的霞光透過山嵐映出,人的身影遠遠近近也都暈染了一層光。幾處攤販展開各式披肩圍巾,在觀景點販賣。



正當開始無聊之際,遠遠在岩石上見到黑影。

「那是 condor 嗎?」花問。
「不是吧?他比旁邊的人影還大呢!」我斟酌著,想到村莊裡的人馴鷹供遊客拍照,但那鷹兩翅張開僅及一人手臂長。

然而等我們到了跟前,才發現的確是鷹。兩隻鷹棲在同個大石,交頸互相整理羽毛。又振翅欲飛。倏而、有鷹從頭頂掠過。接著又有五六隻鷹揚天際、又盤旋入谷。牠們的路線十分一致,飛行的圈子或有大小之分,但總歸是一圈又一圈地出現,最多時甚至有七隻鷹同時飛行。

我用我的傻瓜相機追逐他們,拍出的相片卻難如意—或者失焦,或者太小。於是我也不拍了,便用雙眼看、用心記憶吧。風呼呼地吹著,看著這群飛行的老鷹,就想到了莊子逍遙遊裡的鯤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要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



雲漸漸地散了,陽光的熱力越來越強,而這觀景處光禿禿地盡是峭壁,幾無陰影可以躲避。看了老鷹,峽谷之旅便算是告一段落了。

傍晚回到 Arequipa,又見武器廣場仍是殖民風格的大教堂,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昭示著紅塵滾滾;然而我知道,雲與山的彼方,卻有鷹翔萬里、凌雲而去。



旅行雜談:
1.Colca Canyon 兩天一日旅行,我們殺價後是S./ 55(含交通、英文導遊、住宿及第二天早餐、歌舞秀,不含午晚餐),可供參考。
2.在 Arequipa 我們住宿的旅館:
Hotel Regis (Ugarte 202, (054) 22 6111) 四人房S./ 45。清潔舒適,老闆頗為一絲不苟,我個人仍頗為推薦。屋頂的景觀還不錯。

2009年2月9日

[Peru0121] Arequipa : the Faith

圖說:Arequipa 城內最重要的景點 Monasterio de Santa Catalina。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祕魯每個城市都有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是城市的中心;而每個武器廣場旁邊都有一個教堂,是信仰的中心。

圖說:Arequipa 的武器廣場一景。非常的歐風。

帶著坐夜車後的疲憊,我們清早到達了Arequipa。因主要由喚作「Sillar」的白色火山岩築成,這個祕魯第二大的城市被稱為「白色城市」。廣為流傳的傳說之一是當初印加人來此,首領 Mayta Capac 因深受此地吸引,於是對他的手下們說「Ari, quipay(是,留下)」,於是留名。Arequipa 附近的高山山峰曾發現了被獻祭的印加少女木乃伊,附近的 Colca Canyon 更是以 Condor(鷹)聞名。

圖說:謎樣的市區觀光行程的雙層巴士。不過到了傍晚的時候,風吹起來也頗舒適的……雖然我還是對行程一整個「???」。

西班牙殖民時期塑造了城市的主要風格,武器廣場旁的建築街道帶著歐式風格;木刻窗櫺則讓我想到摩爾建築的型式。下午閒步於廣場,見許多遊客都聚集在廣場一端,我們便也上了市區觀光的車。這個行程去了市郊,見識了這個城市的風貌。但自始至終,我們也並沒有弄清楚到底去了哪些地方,而這些地方又是為何值得參訪。

圖說:謎樣的市區觀光行程之一。這個拱門好像很厲害了不起???拱門看出去的 Arequipa 街景一角。

次日則去了聖凱薩琳修道院(Monasterio de Santa Catalina)。Catalina 是西班牙文的名字,在拉丁文中等同於 Catherine。

圖說:修道院內一景。純粹的顏色。

修道院有高牆大門,街舍儼然,是城中之城。三百年間不曾對外開放,許多女子一入修道院之門便從此與世隔絕。食物商品與對外聯絡都只透過一扇小小的旋轉門遞送。修道院的牆壁都漆成非常純粹的顏色。橘。黃。藍。幾個院落便共享一個廚房。室內通風極佳,便在酷日下也不覺炎熱。光影對比分明。

圖說:修道院內一景。光影分明。

這個空間是寂靜的,像是凝結在時光的另一頭。白色雛菊在橘色的牆前怒放,陽光下有著深濃的陰影。穹頂上的壁畫有各式姿態受著苦難的聖人,他們在生前因為信仰基督而受種種苦型,如車裂如絞殺。而此時他們只是在穹頂上、身後一輪光環,凝視著各個信或不信的旅人。

圖說:修道院內一景。迴廊的多重拱頂造型,讓人覺得時光彷彿凝結了。穹頂上繪有諸多聖像,我對聖徒行誼並不熟悉,便也只能辨認一二而已。

在西班牙旅行時,在Avila適逢慶祝創辦赤足教派的 Sata Theresa生日的節慶。這位修女十分有名,此前我也才稍微研究了她的諸多事蹟。比方說她修身自持、卻也同時是神秘主義的代表,宣稱自己見證了天使、更感受了天使戮身的狂喜。查看資料的時候我十分納悶,因種種描述宗教狂喜的詞句近乎於性高潮,而許多研究者亦作如是觀。我走在這十六世紀便建成的修道院,想著也許聖泰瑞莎便是在這樣的地方感受了宗教感召。想著修士修女在這樣的地方禁欲終身,是否也在四下無人時,對信仰起了懷疑?至少我知道,在印度的德蘭莎修女,曾經不只一次在書信中提起她許久不曾感受主的存在。

在這修道院輝煌的年代中,高貴的家族多以有女兒進入聖凱薩琳修道院為榮。但許多年過去,少女們這些懷疑也許從沒有機會說出口,或者才啟唇便化為嘆息隨風逝去。她們也許找到了答案,也許沒有。然後她們老去。死去。然後被埋在修道院裡。

修道院中現在仍有修女居住,現今修道院主要經費來自門票收入,但仍盡量與俗世區隔,以高牆與鮮花密密圍起修女現居地免受打擾。

圖說:藏在修道院某個院落中的咖啡館。

我們在長長的街巷中找到了咖啡館的院落,拍照、休憩,在此享用卡布奇諾與蛋糕,然後離去。

我們只是匆匆過客,聖凱薩琳修道院亦只是我們旅途中的一道風景。



[Peru0120] Nazca Lines

圖說:納斯卡線的蜂鳥圖案。本圖為蟲的納斯卡線得意代表作,圖案十分清晰。

巴士抵達那斯卡(Nazca)時,已是深夜了。旅館來接我們的人,引著我們走在黃土路上。我聽到遠處傳來狗吠,在轉角撲來一股濃濃的尿騷味。

我小時候家裡有一本「寰宇蒐奇」。顧名思義,這本書就是蒐集了許多奇奇怪怪、怪力亂神的的事物,真假難辨像是耶穌的裹尸布啦、死海文卷啦等等。書中很大一部分是討論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舉出的例子包含美國內華達州的五十一區、埃及金字塔、英國的巨石陣等等,其中玉米圈和納斯卡線當然也是被舉例說明的例證之一。

說穿了納斯卡線其實只是簡簡單單把表面的較深色的石頭挖去、露出下面較淺色的土壤。問題在於為何要做這件事?而除非有飛行技術,否則古代人刻這些線怎麼知道他實際長什麼樣子?又何必大費周章去刻這些線呢?

這些問題至今無解,其中德國學者認為這是由約在900BC-600AD的文明所建立的,主要是為了天文曆法。也有一說認為是古代灌溉水道的遺跡(聽起來就相當沒有說服力,灌溉渠道需要變成圖案嗎?)。另外有云是給神祇的禮物,或是古代納斯卡人有熱氣球的技術,是作為導航用途。當然,還有如我家的「寰宇蒐奇」一般,認定是外星人的痕跡。

不管怎麼說,納斯卡線我覺得簡潔有力,相當有現代感,也從此衍生了許多週邊商品,如衣服、首飾等等。這許多說法裡,大概天文曆法比較有說服力一點,所以相關的T-Shirt也特別多。

圖說:這是我們的飛行路線圖。每個圖案都有看到喔!


早上搭乘只有五名乘客的小飛機在空中鳥瞰,萬里無雲、陽光正好,圖案意外地清楚。飛行員左右傾斜小飛機,確保左右兩側的乘客都能有最佳視野。之前我曾聽美國人坎尼提起,坐他後頭的日本女生,一路都掩面伏在椅上,度過整整四十分鐘。尚幸我們四人都沒有發生暈機的狀況,一切順利。

圖說:撘完小飛機還會有證書!這上面的各個圖案都比我自己照的清楚多了……所以還是直接看這張吧!(汗)

納斯卡線如是有名,但在貧脊荒涼的乾漠上的納斯卡小鎮,卻似乎仍然貧困。在這裡風沙滿天,呼吸時口鼻都是沙塵;中午極熱,不論人還是動物都厭厭地無神。街上商店賣的都是與納斯卡有關的紀念品,不到十分鐘便能走完。於是旅客來看了納斯卡線後便又離開,不願多所停留。我們也是如此,早上坐了小飛機、晚上便要坐車到Arequipa。

全祕魯都在靠納斯卡線發觀光財,納斯卡鎮卻顯然並沒有從中得到太多好處。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納斯卡線,那這個小鎮是不是就更加地邊緣化了呢?

[Peru0119] Lima: Travellers in Home Peru

圖說:Lima 海邊 Mirafloras 區的黃昏。

0116 Lima: Good News and Bad News

前一天我還因為收到匹茲堡的某個program A入學許可高興得不得了,今天就收到匹茲寶另一個program B的拒絕信。不知道和我昨天寫信給program B,說我手上已經有其他學校的錄取通知,催促他們趕快告知我最後決定是不是有關…(默)。

所以我現在手上有兩家學校的入學許可︰
匹茲堡的Program A
西雅圖的Program C

到底該去西雅圖還是匹茲堡,真是令人難以決斷啊!還是希望最後Program D趕快錄取我,去矽谷是最理想了。

早上上了兩個小時的西文課,下午主婦魂發作,去超市採買。看到生鮮區有許多葉菜類,高麗菜、大白菜、白蘿蔔都一應俱全,當場就有一種感動的感覺……(在感動什麼啊?!)於是買了蛋和蔬菜,炒了蛋炒飯和青菜,過起主婦的日子。恍惚間自覺不是旅人,像是寄居於此的住客。


圖說:Mirafloras 櫥窗映著晚霞

0117 Travelers in Lima

Home Peru 裡其實有許多人都在此住上好幾個禮拜。

瑞克,美國科羅拉多州人,在哥倫比亞教英文教了四個月,現在在祕魯繼續居住。之後行止未定。是個非常溫和有禮的人,長相氣質讓我想到Pink Floyd的Roger Waters。雖然沒有真的聊到他的過去,但我相信他年輕時候大約也是六零年代,應該也是參與過反戰示威,也曾嬉皮過,吸過一點大麻,聽著反戰的搖滾樂。然後三十年後成為一個溫和有禮的紳士,有點像理查吉爾的氣質,只在言論之間留下一點輕微的反威權痕跡。

黛比,也就是和我同房的前英國小學教師,住在這裡也兩三個禮拜了。

道格拉斯,美國人。他已經在南美幾個月,祕魯也幾乎都去了。暫時打算先在利馬再多住兩三個禮拜,和 Wilson好好再學一下西班牙文。

史蒂芬,加拿大人。在加拿大從事園藝相關工作,因加拿大現在是寒冷漫長的冬天,沒有工作可作,於是先到祕魯過南半球的夏天。他十月到利馬,然後乘著小舟到亞馬遜地區的小村落居住。一路沿著水路進巴西,周遊了一圈,又從玻利維亞進祕魯,現在回到利馬。「我最近就得回加拿大了。」他比著錢的手勢︰「賺一點這個。」當我問到他的歸期為何,他說︰「二月底吧!」(我心中忍不住獨白︰那不是還一個半月嗎?大家對「最近」的定義真不同…。)

瑪莉則是一位六十五歲的英國女士。她已經背著大背包獨自在南美旅行幾個月了;而現在她正在思考是否要和黛比一起繼續往Puno和阿根廷前進,還是回到英國。——我聽到她的年紀時大吃一驚,難以想像我的父母背著大背包在南美旅行的樣子……。

荷夫是個德國人——確切地說,是個波蘭裔的德國人——曾經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祕魯已來過三次。他喜歡祕魯更勝於井然有序的德國,正在思考長住於此的可能性。「這是另一種生活。」他說。但即使如此,他說話仍十分有邏輯與條理,仍是道道地地、嚴謹的德國人的樣子。荷夫對兩岸政治十分有興趣,一直追問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是否類似於東德與西德一般,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分裂政權。我的解釋則是比喻為澳洲與紐西蘭,雖然語言文化上都有許多共通之處,但仍然是兩個國家。

狄克,羅馬尼亞裔的加拿大人,是個卡車司機。這陣子因為景氣不好、工作量減少,於是決定休假到夏天再回去加拿大。「這邊是夏天,回去的時候也是夏天。」狄克對政治事務非常熱衷發表意見,像是羅馬尼亞加入歐盟的議題;或是祕魯社會欠缺像美國一樣的競爭、造成發展有限;或是一口咬定台灣終將為中國統一,現在唯一沒有統一的原因是因為美國巡防……。和他講話講完之後,我都覺得這個加拿大人未免太有大美國主義了吧……(汗)。

另外還有一個德國女人,一個西班牙女人,沒有太多機會深談。但是幾乎每個我遇到的、在這個國家旅行的外國人,都會西班牙文,只是流利與否的差別罷了。


圖說:CEVICHE 是由檸檬汁(或是萊姆汁?)調味,魚略川燙過、仍是生魚的做法,搭配洋蔥等等調味,非常開味。不過我只有在海邊成是吃到,山上的城市就算菜單有,常常也是吃不到……似乎也是一種需要緣分的食物呢!

0119 Lima: Four Girls

因亞特蘭大海關電腦系統當機,蟲、花與Veny未如期趕上亞特蘭大接利馬的飛機,最後只好輾轉再由亞特蘭大飛墨西哥轉利馬。中間狀況百出,一行四人晚了一天才會合成功。

直到其他人出現,我才終於有了一點觀光客的樣子。一起去 Mirafloras 的海邊公園逛了一圈,Miraflores 是 Lima 西處臨海一帶,本質上類似台北的東區,治安較佳、消費也較高的地點。大抵此區的俊男美女尤多,看了也十分養眼…。我們週日賞了夕陽晚霞,吃了傳說中的秘魯名料理 CEVICHE。悠悠閒閒地決定決定跳過 Paracas的小島、飛鳥和海豹,直接往 Nazca 去。

週一上完了最後一堂西文課。下午和旅行社談完價錢,就坐上巴士往 Nazca 去。

旅行雜談

由於 Inca Trail有限制人數,需及早預定。我們從利馬的旅行社訂了
1) 4-DAY Trekking @ Inca Trail ($330)
2) Flight Puno-Lima-Trujillo ($295)
3) Nazca Flight for Nazca Line ($? 忘記了)
4) Bus (Lima-Nazca) ($25)
殺價後共計 US$680。

事後看來,Inca Trail我們聽到了有人用 $265 的價格買到,且光是入場費,ISIC holder(學生票)價差應該有US$30 之多,但旅行社只退了US$10。

而實務操作,利馬旅行社其實又把 Inca Trail 的行程包給 Cuzco 的旅行社,而 Cuzco 諸多旅行社則併團出發。明明是淡季,卻還是付了旺季價格,這一點是覺得比較不能接受的。

而 Bus 本來談的是 Cruz Del Sur,後來卻被換成據說是同等級其實差很多的CIAL(而票面價只有 S./50),至於 Nazca 小飛機我沒有再作詢價的動作,但必然也是貴了不少。

總之,沒有必要盡量還是不要讓旅行社代訂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