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08年2月29日

2008情人節—在寂寞星球上、我不寂寞


Once I was traveling across the sky
This lovely planet caught my eye
And being curious I flew close by
And non I'm caught here
Until I die
Until we die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Till we die
– Lyrics of “Space Captain” (Singer: Joe Cocker )

2008年2月14日的情人節下午,我到誠品聽Lonely Planet創辦人恵勒夫婦(Tony & Maureen Wheeler)的講座——可說是至今最佳的情人節禮物。


我一直很喜歡Lonely Planet的書名,總讓我在腦中浮現太空人從外太空看地球的景象︰黑暗中漂浮在空中的藍色行星,靜默地、孤獨地自轉著。這顆行星上聚集了各式各樣的生物型態、有著各式各樣的自然人文景觀,但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卻是孤獨寂寞的—截至目前為止。

旅行,恆常是一種清醒的孤獨、和自我進行的對話。有些滋味無法對人言,有些體會不一定能得到共鳴;就算是一起同行的旅伴、也有未必能互相理解之處。

第一次深刻領悟,是在紐西蘭參加雙人跳傘的活動。同行五人,只有我報名了這個活動。跳傘教練縛著我、從十二萬英呎高空跳下,風獵獵地吹著我的衣衫。由於空氣浮力的關係,飛行傘還未張開前的過程,不是令人心跳加速、血脈噴張的瞬間失重,更彷如在海裡潛水、近似溫柔。那短短的幾十秒鐘,我覺得自己彷彿成了高空的鷹、深海的鯨,在靜默中滑翔、沉潛,以流線的姿態。我於是理解了、為什麼在英文裡是Skydiving。

然後、傘張。身體一瞬間被往上拉起,接著才是飄落,彷如「阿甘正傳(Forrest Gump)」裡的那根白色羽毛、輕飄飄地。

這樣的體會無比美好,但回到旅館,同伴問起我的感想時,我張口欲言、卻難以形容。於是我只能笑一笑,說︰「很好。」默默轉身,把這樣的美好體會,細細收納、慢慢回味。

在會場上聽到Tony Wheeler提起當初品牌命名的緣起︰當初Tony和Maureen在亞洲旅程途中一起決定要命名出版社,Tony一直哼著Joe Cocker的” Space Captain”的歌詞,卻始終把”lovely planet”唱成”lonely planet”,因此定案。一聽到這個故事時,我腦中馬上想到的就是我在紐西蘭的寂寞飛行︰

"Once I was traveling across the sky. This lovely planet caught my eye.”

Tony & Maureen從年輕時一起旅行亞洲,寫下了第一本旅遊書” Across Asia on the Cheap”、創立了Lonely Planet。之後帶著孩子旅行,到祕魯、尼泊爾、非洲等等;有時兩人同行、有時各自行動。夫婦一起創辦事業,有其美好之處,但也有艱困之時;比方說Maureen較長時間在家與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相處而有衝突矛盾時,Tony卻往往在外旅行,難免讓Maureen心生不滿,但他們終於也克服這些過程。聽眾提問︰「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們沒有遇到彼此會是如何?」Maureen看看Tony,說︰「他會徹底迷失。(“He would be totally lost.”)」

夫妻雙方能給彼此足夠的空間、經年累月各自在外旅行,卻有足夠的信任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委實令人深深感動。又如對小孩的養育方式,他們也和台灣父母過度保護大不相同——我無法想像我週遭親友中、哪對台灣父母會讓一兩歲的小孩包著尿褲在祕魯玩耍、或是到尼泊爾健行。Tony & Maureen當然也許是光譜的極端,但我也親眼見到許多西方父母帶著小孩去埃及的沙漠、去尼泊爾健行。

Tony和Maureen在演講中也提到,一般人的人生不容易時時刻刻都能記清,但他們一年年的紀事,是以「啊、那一年我在哪裡、遇到了誰」作為時間的定錨,分享了許多旅行中的所見所聞。 2001到2003年間,由於911事件、SARS等等的影響,旅遊業艱苦、Lonely Planet也十分艱難。Tony此次亦宣傳新書「險惡之旅 (Tony Wheeler’s Bad Lands)」,他一開口就說︰「是布希總統促使我寫這本書的。他說有『邪惡軸心國』,於是我想—嗯,我非得去看看到底這些地方有多邪惡。」聯經出版社的文案是這麼說的︰

《險惡之旅》是一個旅客在邪惡軸心以及其他地方的旅行,包括那些有點走偏、稍微有害、嚴重脫軌、完全孤立、不被理解的地方;」

在會場中也提了一些問題,比如Lonely Planet的作者散佈各地、公司要如何管理、有無考慮發行電子書等等,Tony & Maureen也一一耐心回答。也許是因為我想知道的比較偏向企業經營管理的一面、對我來說總覺他們的回答隔靴搔癢;然而我後來想想,其實無關緊要。我沒帶上相機、拍幾張現場的相片;又因返美在即、權衡下也放棄了買書請他們簽名的念頭。對我而言,親眼見到他們、聽到他們、和他們說上話,足矣。

這星球如是寂寞、但也如是美好。因此,我們旅行。

延伸閱讀
Lonely Planet 寂寞星球網站
Joe Cocker -“Space Captain”演出 (1970)

2008年2月28日

台幣匯率又創新高


  • 台幣匯率續創新高、今早一度升抵一美元兌換新台幣$30.677元,午盤以一美元兌換新台幣30.745元作收。
  • 國際原油報價首度衝破$103.05美元。
  • 金價今日收盤價$973美元。
  • 話說我既然整天看盤〈參見我的洛城作息一文〉,除了關心股價外、匯價當然也是我關心的對象。股市起起伏伏本是常態,最近最讓我傷心的還是新台幣持續升值—其實應該說美金持續走貶。

    乍看沒什麼感覺,可是我們當初可是換到$32.4~$32.8左右的匯率呢!央行十年來都守住$32元的界限,當初雖然也看貶美元,但等了幾個月也都只在$32.5上上下下,最後也就都換了美金。去年12月來美開戶、到如今已經又降了兩次息,這兩天聯準會主席很明白表示通膨不是主要考量、市場一致解讀又會再繼續降息,我想之後的定存利息應該不保了吧。這一來一回,10%的價值就人間蒸發了。

    還好就是咱家小時候就被教導要積極向上、凡事看光明面。之前看過一本「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Secret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by T.H.Eker)」,書中一再強調的就是心態要正確。有錢人凡事專注機會、所以他們最大的煩惱就是每天不夠時間處理這麼多賺錢的機會;窮人專注障礙,於是凡事只看到障礙、天天都在煩惱要怎麼處理生活中天大的障礙。

    根據Ben Bernanke上次喊話、號稱美元弱勢對住在美國的消費者而言並不會有影響。所以我該高興我現在是花美金、幻想著美元弱勢對我不會有影響嗎?其實我應該揚棄新台幣本位,以美元作為本位計算貨幣才對。

    欸——等等,今年五月又要報稅了。可是要報的是台幣的稅耶!

    【尼泊爾02】一葉舟輕、雙槳鴻驚—奇旺

    抵加德滿都次日清晨,即搭長程巴士往奇旺國家公園行去。更深露重、夜雨霖霖,匆促間登上巴士與各路人等一同、半睡半醒間,已達中途休息站。想尼泊爾既無湖、又欠海,卻見小販拎著魚行走販售,有醃製乾燻者、亦有鮮貨,看起來亦甚新鮮。不知此魚從何而來?猜想應是河川中的淡水魚吧?


    行行復行行,最後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奇旺國家公園(Royal Chitwan National Park, RCNP)。

    奇旺國家公園位處低濕,之前因之瘧疾肆虐、人煙稀少。十八世紀前尼國當時政權甚至禁止移民,以瘧疾和叢林作為防禦印度〈及英國〉北侵的天然屏障。1846-1950首相家族Rana主政時期,則作為獵場。1950年後,Rana家族實權被收回,十年間移入人口增加三倍、森林面積減少三分之二,盜獵猖獗,許多物種瀕臨滅絕。後經保育人士大力奔走,1970年終於設立RCNP以保育動物—尤其是犀牛,當時估計大約只不到百隻的數目。之後陸續擴大保育地、並允許私人公司設立叢林探險項目,觀光旅遊大興。1980年代間、RCNP更被評選為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之一。

    為求更貼近自然,我們捨國家公園外Sauraha附近的民宿而就公園內的Island Jungle Resort,其址位於河中一小島。從長途巴士下車後、又換乘小巴。正當我們和車上所有人都聊過一輪身世背景、分享完我們從台灣帶來的零食芥茉豆、巧克力等等,九人小巴終於停了下來。只見一葉舟輕、雙槳鴻驚,輾轉接駁我們上了岸。

    也許是因為冬天淡季的關係吧?島上遊客不多、僅約十人上下,幾乎都是差不多時間抵達、在此住宿三天兩夜的行程。人數既然有限,一起用餐、烤火、聊天,幾日下來也自熟稔。島上只有夜裡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力,熱水是由太陽能供給的,要趁天光尚早時、早早沐浴完畢。

    園區裡的活動就是圍繞著自然景觀與野生動物︰自然漫步、騎象獵遊,可以賞鳥、觀鱷、見獨角犀,如運氣極佳時、甚至可見孟加拉虎。

    到達的下午我們由園方嚮導帶領進行叢林漫步,一路講解動植物,途中見了虎跡、犀蹤,更見了野生孔雀在河邊施施然前行。黃昏的雲彩極艷、於林水湄瀾之處漾成一片金光。我們停下、坐在河邊石上,心中平和寧靜。


    隔日清晨五點即起,乘著大象漫遊在霧中叢林,經過河道、沙洲、野林、莽草。坐在象背上隨著牠一左一右的起伏,只覺晨風如水如刃,清幽幽地刮在臉上,望出去只見芒草上猶有蛛網、凝結著露珠點點;霧鎖林間,樹梢森森地從迷離中伸出、又復消失。行到前日經過的沙洲,所乘象騎在濕軟的沙上迤邐足印,一排排從遠處霧間若隱若現。

    我本思緒紛亂,對於個人生涯行到此時是走是留、何去何從猶疑不定;卻在這一步一搖的韻律中靜默了、寧定了、澄澈了。

    萬物萬事,原可以極簡單、極和諧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又何苦去做這庸人?


    到得下午又是騎象游獵,心態氣氛卻是大不相同。

    遠遠聽得其他象夫發現犀牛的蹤跡,我們的象夫也跟著撮唇吹哨、手上的馴象鐵勾急急催促。於是見大象長鼻一勾、一捲、腳下一踩,手臂粗的小樹應聲折斷,竟是硬生生在叢林裡開出一條路來!難怪印度、泰國、柬埔寨等等打仗都用象兵!

    四隻象團團圍住,就在五公尺內、親眼見到犀牛。一路衝撞,大象發出警告式的嘶鳴、卻又在象伕的控制下不敢後退;而犀牛在四象圍繞下驚惶不已、試著突圍而出。一邊要逃、一邊不得不追,我們手要忙著揮開上方藤蔓樹枝、腳要避開橫掃而來的其他植物,左支右拙、只覺心臟突突跳、腎上腺素急劇分泌。小吳哥壁上的所刻戰事風雲、奔走象群,就這樣鮮活地跳進我的腦裡上演了一輪!


    相較之下,乘船觀鱷、隔了距離就顯得平靜許多。途中見驚鴻飛起,突然覺得自己是在國家地理頻道的情境裡了。

    林中無歲月,沒有電的夜裡大家圍聚在營火旁取暖,交換著各國語言和旅遊經驗;夜涼了、火熄了,回房只見門口一燈如豆,原來是園方已點燃一盞煤油燈、幽幽跳著火光。

    雖然是無月的夜晚,我卻反反覆覆想著蘇軾的詞︰「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2008年2月27日

    【尼泊爾01】僕僕風塵

    在機場等待登機時,我們討論旅程的聲音被前方的旅客聽到,相談下才知他叫洛桑,是尼泊爾人、家住加德滿都,來台就學,此行正要回去過藏族新年。他的哥哥經商、專營各式藏族天珠、密臘等等,常常往來新加坡、台灣等地;也因此有此機緣讓他來台就學。

    「不要看我現在手上提的、身上背的包包不大,其實很重的。裡面都是要帶回去給親戚朋友的衣服和鞋子。光是鞋子就好多雙。」我試了試洛桑的背包,果然沉甸甸地、一時拿不起。「我每次回去可累了,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走上半小時、一小時來我家看我,來的時候都拿一些雞蛋來,到最後都有個雞蛋山了。」

    這樣的光景,也許和幾十年前、我們父母一輩到美國求學謀生的意思很像吧。總是此去一別、相聚無多,相識的人盡量要見上一見,村里村外、也多少要講一下某某某去美國此番衣錦還鄉榮歸故里。聊了許多尼泊爾的事,多少感覺到他對家鄉有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對於尼泊爾的政經情勢、居住環境,處處有些不入眼、不滿意的地方。雖不諱言自己是尼泊爾人,卻希望能離開尼泊爾追求更好的生活。

    一下飛機,他馬上掏出口罩戴上︰「加德滿都空氣很差很差的,不戴口罩很容易感冒。」空氣很差和感冒有什麼關係呢?後來想想,也許他的意思是很容易呼吸道感染發炎吧。 然而在自己的家鄉卻自覺不能安心呼吸,總是有些令人傷感的。

    尼泊爾是什麼樣的國家呢?

    書上說,這是亞洲的瑞士。

    背包客棧上的討論群裡則描繪成美麗淳樸、消費低廉、近乎天堂的國度。

    在來之前,我想這會是一個感覺介於印度和西藏之間的國家吧?我雖未到過西藏,卻去了小西藏拉達客(Ladakh),於是在心中描繪著拉達客的山光水景以及當地人情的質樸溫暖。或者,也許也有些像印度觀光地區不可免的殺價過程、或是掮客騙子?

    和洛桑聊過天,蟲則說︰「尼泊爾雖然對觀光客來說是個很漂亮的地方,卻好像不是當地人可以安心居住的地方。」
    踏出加德滿都機場的第一時間,精神有些恍惚。雖未訂房,我們卻徑直上了POTALA GUEST HOUSE的機場接送車輛,往塔美爾區(THAMEL)去。

    加德滿都的道路不一定舖上柏油,也常常黃沙飛揚。天空則是灰濛濛、房屋都蒙上一股塵土的顏色。擦了擦臉、只見紙巾上沙土一片,突然之間我覺得也許尼泊爾不一定是像印度或西藏,倒是有那麼一點像是埃及。走在開羅的街上,也都是這麼的灰頭土臉、風塵滿面的。

    登記入住後在週邊走走逛逛、找旅行社安排隔日去奇旺國家公園的行程。 路上常有賣烤豆子的零食小販,稱得上是天然美味的零嘴。沒想到傍晚五點就停電,商店很快就收拾得乾乾淨淨,路邊有人點起炭火取暖。晚上停電一直要停到九點多十點,此後天天如此、報紙上會公告每日停電的時間,週一甚至停電達八小時。

    晚上就著燭光吃了頗具水準的日本料理,回到旅館卻發現因為停電、沒有熱水供應。入夜後加德滿都氣溫極低,長途飛行、轉機勞頓後卻無法沐浴。用冰水草草刷牙盥洗,只凍得我牙都酸了。

    【尼泊爾00】山的國度,佛的故鄉

    下雪了。

    細細碎碎的、如風中柳絮的雪。

    初時還沒有注意,思緒還飄蕩在曠野中,只一個勁兒地機械式地向前走。一陣風吹來,把外套又拉了拉、我才注意到下雪了。往前看只遠遠看到嚮導的背影、若隱若現;我們各自沉默行進,前方的天空灰壓壓地,看不清遠方的高山。

    這是來到尼泊爾的第十一天、進入安納普那山區(Annapuna)健行的第六天。今日過夜的山村是Marpha,是尼泊爾的「蘋果之都」;九、十月間蘋果盛產,據說滋味脆甜、香氣濃馥甜,更會製成甘美的蘋果汁。

    但這是一月下旬,早已是尼泊爾的隆冬;蘋果早已採收、花葉凋零,只見到深色如墨的蘋果樹椏罷了。這樣的淡季,路上的旅人、只有我們。


    起先說要來尼泊爾的是我。

    人生中第二十六個生日,在奇萊南峰、南華山的山巔上渡過;嚮導特地為我在山下買了海綿蛋糕,在山莊裡與認識的人、不認識的人喝起小米酒同慶。夜裡,看著山上滿天星斗、對著銀河,不知何人說起想去尼泊爾、想走走喜馬拉亞山第一基地營的路線。萍水相逢、我們交談的聲音起起落落、在山裡的黑暗中迴蕩;天亮時如露珠蒸發在空氣裡,又成陌路。

    但我和當時的同伴Grace說好了,我們總有一天要去尼泊爾的。

    幾年過去,Grace已經先去了一趟尼泊爾、我卻仍未成行。2006年10月本要和蟲成行,也作足了功課、看了不少資料,卻因碰上達善節、往加德滿都(Kathmandu)的班班客滿,機票怎樣也訂不到。此次又和蟲重續到尼泊爾的計畫,只想尼泊爾的乾季是九月到三月,一月到尼國旅行應當可行;Eunice甫從前公司離職、對於尼泊爾旅行的意願亦高。

    尼國因地理環境關係,自古小國零立。十二世紀曾被印度人建立的王朝統治,有蒙古利亞和亞利安血統的Newari建立王朝。十七世紀中,廓爾喀興起、統一尼泊爾,Nepali正式成為統一的語言,並為清朝藩屬。十八、九世紀,英國勢力進入印度,也染指尼泊爾,國王君權旁落、長期由首相家族執政。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獨立,二次大戰後政黨聯合王室勢力,迫使首相交出政權,改行君主立憲制。1960年,當時國王親政、廢止一切政黨活動;次年更立法規定尼國為印度教君主國家。1990年爆發反對運動,國王又改行君主立憲。

    尼國自從1990年改行君主立憲制的多黨議會民主後,共產黨中親毛澤東派、簡稱毛派(Moaist)的領導人不滿政府,佔領山區、尤其是較為偏遠的農村並起而對抗政府軍,1996年後衝突加劇;2001年尼國發生王室喋血案,王室包含國王、王儲多人血濺皇宮、命喪黃泉,調查報告指出是因選妃問題王儲射殺眾人後自殺死亡。原本的親王賈南德繼位,成為國王。2005賈南德解散解散、宣布由他自選部長任職,2006年毛派宣布停止停火、開始連串突擊,最後在美、印壓力下,賈南德還政、同意成為虛位元首。毛派與政府開始進行連串談判,年底同意放棄武力攻擊、加入政府。2007年年底,均達成共識、廢除君主制,毛派返回國會,並預定2008年四月舉行大選。

    政治逐漸擺脫動盪,旅客又開始回流;此時去尼國,似乎正是好時機。

    雖然我很想去喜馬里亞第一基地營(Himalaya First Camp),但此為登山健行路線、耗時亦久。最後行程定案,走奇旺國家公園(Chitwan National Park)、波卡拉(Pohkara)與安納普那山區(Annapuna)短程健行、加德滿都(Kathmandu)。Eunice對佛誕地倫比尼(Lumbini)心嚮往之,於是最後亦排入行程。

    於是,我們啟程。去山的國度、佛的故鄉。


    2008年2月25日

    我的洛城作息

    話說我現在在洛杉磯一無事業、二無學業,每次都被親友問候︰「你在美國會不會很無聊?」這問題我覺得挺難回答,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覺得無聊過,可是別人好像都不太相信的樣子。

    今天決定稍微紀錄一下我的日常生活,所列時間為美國西岸時間︰


    06:00AM~07:00AM
    不知是時差還是什麼緣故,從台灣回來之後,我通常在早上六七點就醒過來了。總之我起床,通常就打開彭博(Bloomberg)頻道當背景,一邊盥洗一邊準備早餐—煮咖啡啦、煎蛋啦、烤麵包啦等等。
    洛杉磯早上六點半是紐約時間早上九點半、美股開市,因此Bloomberg頻道熱鬧非凡,每個人都精神抖擻的樣子,和我的呆滯遲鈍剛好是一大反比。

    07:00AM~08:00AM 吃早餐、整理一下。

    08:00AM~12:00AM
    如果要辦什麼事情就出門去,比如說練車啊、考照啊等等;如果沒有,繼續呈現在家裡上網路、看書、看電視(還是Bloomberg)、練聽力(?)、了解美股行情的狀態。

    12:00AM~02:00PM
    如果在家,就準備午餐、吃午餐、收拾善後。Bloomberg繼續開著。不在家,那就當然是在外面找吃的….不過這種比例很低就是。

    02:00PM~05:00PM
    如果在家,那就看看書、上上網、繼續看電視或是給電視看…… (還是Bloomberg,咳!)

    如果不在家,那當然就看那時候遊蕩到哪裡去了,之前有跑去USC圖書館看報紙,或者也有可能去超市買菜。

    我是自我期許可以天天看國際前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或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前者是因為受到眾人好評,包含之前大老闆張忠謀曾經在某次演講中公開建議台灣年輕一輩可以看這報紙作為增進英文與國際觀的起點,另外Andre Kostolany也在他的書中【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Die Kunst uber Geld nachzudenken】裡大力推薦。

    當然我不會承認,還有很大的原因是我看過【神鬼認證 The Bourne Identity】系列裡,麥特戴蒙(Matt Damon)就是看國際先鋒論壇報尋找美國情治單位所作所為的蛛絲馬跡,當場讓我有一種這報紙很厲害的錯覺。我記得不知道哪個諜報電影還是小說,也用國際先鋒論壇報的分類廣告當作聯繫的方式。

    至於華爾街日報那就不用說了,總是一個從小聽到大的報紙,難免要瞻仰瞻仰、表達我的敬畏之情。看了之後也覺得它果然不愧是高級報紙,編排自有一絕。

    不過說真的,截至目前為止,我的看報紙計畫都是有一搭沒一搭,收效甚微。主要是看這兩份報紙要先出門走上一段路去USC圖書館,而且對我的英文能力來說看起來還既耗時又勞心,懶惰的時候就會放棄了。

    05:00PM~11:00PM
    洛杉磯時間下午五點是台灣時間早上九點,台股開市了。所以接著的時間就是打開Yahoo!奇摩股市,開始看台股。上上網、研究一下要不要下下單,順便和台灣親友MSN,看看書、或看看網路上的小說(對岸有許多優秀作品),寫BLOG〈從BLOG更新的頻率來說,這機率好像也不高…〉

    晚上六七點的時候,想到就去準備晚餐、吃晚餐、收拾善後。然後重複之前的行程一直到台股收市……(喂!)

    11:00PM~00:00AM 洗澡睡覺。

    走筆至此,發現以上作息看起來還真的蠻平淡的耶……。

    好消息是,我已經又報名五月的GMAT考試啦,所以我預計以後應該要進入一個考生狀態、努力準備考試!以目前的狀態來說,恐怕一天唸個十小時一路唸到五月考試也不夠吧!哈哈!(總算好像對鄉親父老有交代的樣子。)

    另外我也去Community College註冊啦,下學期的課程雖然已經錯過了開學時間,但是我預計之後下一期去學個西班牙文,不過這可能也要等GMAT考試後了。

    除此之外,我又買了幾本課外讀物,包含

    • The Glass Castle, Written by Jeannette Walls
    • Mercy, Written By Julie Garwood
    • Twilight Series Written by Stephenie Meyer (共三本): Twilight, New Moon, Eclipse

    就算GMAT唸累了想看看以上幾本小說,應該也很夠我忙好一陣啦。更何況我還有從台灣帶來的好幾本書呢。

    所以不要問我洛杉磯好不好玩,說真的我不知道欸!因為沒車就懶得出門,所以現在完全就是個宅女、或說乾物女的居家行程。以上報告完畢。

    2008年2月23日

    我的旅歷表

    去年埃及一行,在等待經過亞斯文水壩時在郵輪上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之際,遂到處搜括圖書以解無聊。其中幾本頗值得推薦,如勞倫斯.卜洛克 (Lawrence Block) 所著《譚納的12體操金釵 Tanner's Twelve Swingers》,除了劇情曲折外、更有不少發人省思的哲學警句;若有機會,我是很願意專文發表讀後感想的。

    但以上那段純屬廢話,其實不是本文重點所在。在尼羅河的微風吹拂下、我看了一本書叫做「把緯度線當跳繩-環繞世界五大洲」。若論內容可謂單薄,該書作者曾旅居中東,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也不過是短程旅遊,所謂的五大洲各洲代表可能僅有一小國,蜻蜓點水式的旅遊,因之深度也頗為有限。看完之後,不禁深感疑惑︰「啊!這樣的旅行流水帳也可以出書嗎?」

    接著我扳開手指算算,赫然發現,如果照他書中這樣的定義,原來我也已經是踏過五大洲的人了! 突然間自己頗受了點驚嚇,果然要感謝科技的進步啊。

    話說我截至二零零八年二月份的旅歷表如下︰
    歐洲︰西班牙、德國、土耳其
    大洋洲︰紐西蘭
    非洲︰埃及
    美洲︰美國
    亞洲︰台灣(主場國家這是一定要列的)、印度、泰國、韓國、日本、中國、尼泊爾、柬埔寨、馬來西亞

    這份旅歷表顯然還會繼續增長。尤其人都來了美國居住,南美洲那是一定會多逛逛的。但是我不禁對自己的疏懶也頗為不滿了,怎人家出去玩都玩出書賺版稅來了,咱家出去玩、就只有花銀子呢?

    更別說今年情人節和我的旅行聖經寂寞星球系列(Lonely Planet)創辦人惠勒夫婦(Tony Wheeler & Maureen Wheeler)共渡,人家自助旅行還旅出了個全球事業呢。這個講座我個人頗為興奮,滿足了我的朝聖心情之外,也有一些感想。若有機會我也打算另闢專文。(參見2008情人節—在寂寞星球上、我不寂寞 )

    (旁白︰是不是所有打算另闢專文的文章就是永無曝光之時呢……?)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打算盡力補上些旅行所見所思,只不知還可以記得多少呢?反正部落格本就是自己高興就好的地方,寫多少算多少吧。

    快雪時晴︰不知何處是他鄉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王羲之此書寥寥數語,卻因筆法俊秀而成千古之作。

    去年十一月來美前看了國光劇團新編京劇「快雪時晴」。此次作品以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為經,以各朝南遷、偏安的歷史興衰更迭為緯,從舞台設計與聲光布幕投影的結合、歌劇與京戲的唱腔結合,傳統文武場與國家交響樂團 NSO等等中西合壁的結合,創造一齣現代的新編京戲。


    個人淺見,音樂的部分,京戲唱腔和歌劇總是有格格不入之處,最令我受不了的莫過於在京戲或歌劇唱罷突然來了一段舞台劇風格的念白,碰到這樣的狀況總把我從劇情的感動中一棒打醒;支線過於繁雜、反而分散了戲劇張力,且其中又有太多處的台詞充滿說教意味—最明顯莫過於南宋畫舫一段,無休無止地闡述心所安處即故鄉的意念,簡直教人如坐針氈。最後一段「快雪時晴帖」落腳台灣故宮、似乎有了最好歸宿則不免太過政治正確性—特別在對照前一段乾隆心滿意足為「快雪時晴帖」與王羲之其餘二作建了三希堂作為永久的歸宿、一轉身卻已是末代皇帝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清朝盛世尚達兩百餘年,台灣民國至今亦不過五十年,又怎能說「快雪時晴帖」從此就在台灣故宮安頓呢?

    但總的來說,從我這外行人看熱鬧的眼光來看,這戲挺好看、主題內容也有叫人回味再三之處。從晉室南渡為始,王羲之已落地深根、以己為第一代祖、重編家譜,對照收信人張容不滿自己被稱呼為山陰張侯、而仍百般想要北伐的兩派見解,穿插著五代混亂、唐朝盜墓(此幕與本戲主旨較無關、但卻是妙趣橫生的珠玉之作)、南宋偏安之局、以至明清民國,最後則以台灣收尾,雖有若干支線,但討論的一直是同一個主題︰何處是故鄉?移民來到他鄉,是該他鄉作故鄉,還是在懷著一個瓢零的孤獨感、心嚮往著一個落葉歸根的憧憬?

    這趟過年回台灣,總是被問起︰「以後是不是就住在美國、不回台灣了?」我總是笑笑回道︰「不知道。再看看吧。」

    什麼是故鄉呢?是從小生長的地方嗎?是安身立命、成家立業的地方嘛?是父母安居的地方嗎?是心所嚮之的地方嗎?

    也許是生活型態的改變罷,我從小生活的地方、大學讀書期間、和成家立業的地方均不相同,一個地方平均住個五年上下就又換了一個地方。搬家搬著搬著就來了美國,以後也許就繼續住了下去也不一定。但誰知道呢,我總覺得未來亞洲的機會也許更勝於美國、所以之後也許又回了亞洲。但回亞洲不等於回台灣,也許是北京、上海、香港、又或者是新加坡也難說啊!至於如果有機會去歐洲居住工作,也是我的嚮往啊!

    於是我想,也許把自己當作遊牧民族、會更為合適吧?以世界為圍場,逐水草而居。我的故鄉就是我當下所在之處、亦即我身心安頓之所。否則年頭這樣一年年過去,總自覺是客居異鄉、是漂泊無根、而有花果飄零之感,總是心中懷想著一個遠方,這又是何苦來哉呢?

    於是我期望自己活在當下,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雖有地理上的遷移、卻不覺心理上的流離。 終而直把他鄉作故鄉、「不知何處是他鄉」了。


    延伸閱讀
    流離者的生命密碼 -- 文、施如芳 新編京劇《快雪時晴》編劇
    京劇南渡,快雪時晴 【文/王德威】 聯合文學 20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