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07年6月6日

傷心咖啡店之歌


晚上九點多離開公司,想著在樓下便利商店買個什麼飯團手捲的、吃吃也罷了。走了進去,看到架上卻是新版封面的「傷心咖啡店之歌」。

朱少麟二十八歲時,邊抽著菸邊寫出來的、關於都市人的空虛荒無與寂寞;那一年、我大一,初接觸了這本書、和台北這個城市。網路上對「傷心咖啡店之歌」的討論不曾少了,而我則在宿舍的一個午後,隨手拿起了室友的這本書,就著窗口斜射的陽光、讀完。

讀完的當下身體中彷彿有些被掏空的黑洞,也似乎和馬蒂一樣在馬達加斯加那樣的紅色大地走過了一遭。關於生命中的自由、虛無、或所謂的存在意義,懵懵懂懂中有些模糊領悟。曾聚集眾人的傷心咖啡店在書末關了,而構成主體的這些男男女女也都散了。

接著的許多年,我從未回首。大學畢業、唸研究所、工作。換工作。從台北搬到新竹。


轉眼間我已經比作者當年的年紀要再大了一些,過著上班族的生活,在工作與休假中平衡自由。書中提到的捷運,再不是當年那樣圍著圍牆、廢墟似的工地;台北人享受著舒適便利,幾幾乎無可想像沒有捷運的歲月。

暮然回首,又見到了這本書的增訂新版。這一次,我在店內明亮的日光燈下一口氣看完。以一種俯瞰的姿態,檢視著書裡面的哲思辯論。也許是歲月吧?還是歷練?在滾滾紅塵的車水馬龍間,沒有猶疑。我不苦悶。精神上或財務上也覺自由。

事實上是,我很享受現在的狀態。

有一點錢、和不太大的一些些慾望,消費著小資情調,會趁出差過境機場時、買下歐舒丹的身體乳液和面膜,走進 GUCCI 或 CHANEL 的免稅商店也不覺侷促。同時間,計畫著下一次的背包客行程,住一個晚上十三塊錢美金的雙人房、精打細算地鐵券要買幾天才會划算,到了新的城市先找超市或市場補給平價的水和食物。看著日本動畫火隱忍者的同時、可以在週末下午去聽系列米開朗基羅的演講。

而這都是我。安穩地活在現世。很好。

而作者這幾年也多活了這麼一段年頭,當午夜夢迴、她現在還苦悶嗎?還在尋找精神上的自由出口嗎?

因為「傷心咖啡店之歌」裡的人物都太過典型,以至於每個人物都只是來表達作者思辯的過程。文字的精準優美、恰恰更彰顯了角色的單薄平面。正因為曾經旅行過印度、柬埔寨,書中對於馬達加斯加如烏托邦的描述,反而如煙似幻、僅僅是文明人對空靈虛幻的投射罷了。已開發國家的觀光客,往往帶著不自覺的優越、美化或過多地解讀當地人的表情行動。對於現實的知覺,使我再難與這本書起共鳴。

看完了最後一個字,我闔上書頁,從架上取下麻辣豆腐燴飯、結帳。當我走出便利商店時,似乎也告別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在光線迷離的歲月那一端。

而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匆匆昇起而毫無性靈深度的疑問︰一個香奈兒的經典黑色格紋包,拉鍊還是會壞掉嗎?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新品,不會壞掉.

Jeany 提到...

太犀利了...(驚)

tumi 提到...

最後一句一開始想太多,本來還看不懂 orz

匿名 提到...

這一篇寫的真好。對於裡面談到那種社會適應不良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我心有戚戚焉。

(只不過我的止痛劑與出口是音樂罷了。而且越累越忙就聽的越兇。)

大約在要出國的前一兩年,我也終於步入了可以享受小資情調滿意現狀的狀況了。那時候我才突然發現,原來我一直以為沒有辦法度過的空虛感,也是沒什麼大不了的。

也許這就是青春吧。雖然我對『傷心咖啡店之歌』的評價一直不甚高,甚至到後半段還根本看不下去。一直狐疑這本書到底在賣個啥勁?但是它恰如其分的撫慰了這個城市許多空虛的青少年的心靈,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

看了你這篇,我想我終於知道原因了。

Jeany 提到...

To cloudwind:
昨天看了介紹 Janis Joplin 生平的節目,訪談了當時她的band(Big Brother)裡的及他手和鼓手。
我看的時候有點訝異,原來當初玩band的,憤世嫉俗的青年們,老了之後也就是鄰家伯伯的安祥樣子嘛? 如果 Janis 沒有死於海洛英,拐過了生命中的暗礁和低潮,是不是也會變成一個和藹的老婆婆呢?
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青春,總是要等到長大了才能回首,才能說天涼好個秋吧!

匿名 提到...

哈哈哈,你說的沒錯,再怎麼傳奇的樂團,老了以後也是和藹的老公公老婆婆。這真是個有趣的觀察。

所以,那種成為傳奇的,通常都是年輕的時候就自殺死掉的。搖滾樂手有所謂 27 歲大限,好多名人都撐不過 27 歲,所以成為不滅的經典。也許這個 27, 28 歲就是個分水嶺吧,我們都已經過了這個歲數,難怪都變和藹了啊。哈哈。

Jeany 提到...

套句琉以的老師的名言:"有許多人27歲就死了,72歲才進棺材"
不過我覺得過了27歲以後變和藹或市儈也沒什麼不好啦~~高興最重要啦!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