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10年1月6日

搖滾青春 Coachella 2008 III.3: Roger Waters -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本文接續上篇:搖滾青春 Coachella 2008 III.2: Roger Waters

人一生中會有一些時刻,印在腦裡莫名清晰;日後只需一點觸發,便能重建彼時情境與感官體驗:聲音、影像、氣味、觸感。Coachella 08 的Roger Waters演出,對我而言便是如此。

在中場十五分鐘的休息裡,大家紛紛席地而坐等待,我和身邊的大叔攀談起來。

他身上穿著T-shirt,寫著:"Wish You Were Here",黑底已經洗得有些褪色。頭髮已染上霜白、皮膚已然略顯鬆弛、帶上歲月的刻痕;而他的髮型、容貌與舉止竟有些台上Roger Waters的氣息,他的年紀看來也像Roger Waters。他說他經營一家公司,住在這附近一個附著泳池的房子。今天帶著他的員工,買了Coachella最後一天的票,只是為了來看看Roger Waters。

「我這件T-shirt是他們以前巡迴的時候買的。」他笑著,聲音在沙漠涼爽的夜風裡飄散:「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一時靜默,想像著二十幾年前的聽Pink Floyd的青年或是少年,在當時那樣狂爆的年代裡,想必是體會過嗑大麻、反戰、反體制的青春,在Pink Floyd的迷幻樂聲裡徬徨憤怒。許多在搖滾樂界才氣縱橫的樂手與歌手,在二十七歲的時候殞落。如果他們終於闖過了青春的暗石險礁,是不是便能逐漸平和起來,帶著一些歲月的從容?和他們一樣年紀的樂迷,也許擁有一間附泳池的房子、經營一間公司,有一天晚上穿著歷經歲月而始終妥貼保存的巡迴紀念T-shirt,與當年的神祇一起重溫曾經音樂的美好?

當年咆嘯著「不要相信任何三十歲以上的人」的青年,轉眼間,自己已經超過三十歲許久了。

正思量間,群眾有了騷動,大家紛紛站起身來。下半場「月之暗面」正式開始。


濃濃的乾冰湧出,在舞台背景投影的月球有著陰影,在雲霧中似幻還真。配合仿如心跳的聲音,樂邊一個紅點有節奏地閃爍著,交織著時鐘的滴答聲、收銀機的聲音、男人的怪笑、女人的尖叫,那紅點越來越大。當人們弄清楚放大的紅點原來是人造衛星的燈號時,巨大的人造衛星已然迎面襲來、躲無可躲。當女人的尖叫淒厲讓人神經緊張時,人造衛星掠過整個螢幕。

皎月轉為詭異的昏黃,讓人不舒坦的音效倏停,音樂乍起。

音樂溫柔和緩,電吉他的聲音暈開一輪泛音、宛如月光的朦朧,於是便讓人忘了這歌詞的殘酷:

「...跑啊,兔子,跑啊。挖一個洞、忘了那太陽。做完之後趕忙再挖下個洞。你活著展翅高飛,但就在你乘著浪潮、設法在大浪間維持平衡時,你奔向墳墓。」

1973年Pink Floyd發行了概念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之後被稱為搖滾樂的歌劇,因正如歌劇,序曲"Speak To Me"時便已借音效提示整張專輯的每一曲的概念,引導至真正有歌詞、樂器出現的"Breathe",警示人們一生奔波勞碌、從未思考更具意義的事,便已虛耗歲月,走向人生終點。



血月出現在舞台上,終而成為虛空的圓,從中心放射無限光點。奔跑的腳步聲、越來越緊迫的鼓聲、越催越急的合成音,中間間或以電吉他製造出的白色噪音,螢幕上忽而跳出如收訊不良的黑白電視偶然穩定的畫面、訴說人生某些片段,便又是讓人腎上腺素分泌的飛逝光點與螺旋彩虹。"On the Run"一曲結束在舞台畫面裡的爆炸,群眾尖叫高呼,宛如末日狂歡。



轟隆隆的爆炸聲尚未結束,便聽了鐘擺齊鳴,舞台的螢幕上鐘錶紛飛。貝斯拋出低音聲線、只聽鼓手隆隆地撞擊在心上。在漫天鐘錶中,吉他和人聲響起:

Ticking away the moments that make up a dull day...
(填充無聊的一天中的那些時刻過去....)

這是 "Time"。吉他的獨奏是我最難忘之處,牽引著心弦,使我激動不能自已。

在經歷這場演出一年半之後的此刻,我對Dark Side of the Moon 不復陌生,被 Live 8 演出DVD裡的David Glimour雖慢卻飽含熱情的吉他所深深感動。但當我看到youtube上這此演出的影片,仍然能輕易喚醒我當時的戰慄,我所有對Pink Floyd的感動與認識都源於此。



然後是鋼琴的溫柔和絃伴奏和旋律引領,吉他嗚咽著,有男人說話。他說:
「我不怕死,任何時候都行,我不在乎。為什麼我要害怕死亡呢?這沒道理....你總是會離開世間。」

紫色的月亮襯著Roger Waters和他的樂隊的黑色剪影。有鼓、有吉他暈染出溫暖的音色,女高音拋出聲線,高亢盤旋直上雲端、低迴幽微如下峽谷,如泣如訴。這是"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又有女聲旁白傳來:「我從未說過我害怕死亡。」

我甚至還能記起我靠在舞台中央緊急通道的欄杆邊,冷冷的夜風拂在手臂上冒出雞皮疙瘩的異樣感覺,大麻燃燒的味道充斥在會場,煙霧與乾冰混成一片混沌。有一個女孩子昏厥了,她被眾人送到緊急通道休息,她的男友陪著她坐在一旁,就在我左手邊的欄杆旁。

似乎一閉眼所有的細節便都能回想起來。



收銀機的叮咚聲效帶入了"Money"一曲。迥異於前曲,一小節七拍的特殊節奏,有那麼點藍調的疏懶風格,玩世不恭的曲調和放蕩不羈的歌聲帶著諷刺意味。薩克斯風的獨奏彷彿嘲笑世人汲汲營營於用金錢證明自己的價值。到了吉他獨奏時一度轉為一小節四拍,但那股子嘲笑意味卻還是一樣濃厚。

如果想到 Pink Floyd的成員因為權利金、商標所有權對簿公堂,這首歌的自嘲嘲人的意味似乎就更深了。



紅月再起。薩克斯風的聲音帶著安慰,引領著沉靜許多的曲調:"Us and Them":

「我們和他們。畢竟我們都是一般的人。
 我和你,神知道我們無從選擇成為甚麼樣的人....」

在鋼琴和緩地伴奏下,喃喃地男聲傳出,模糊不清地彷彿自言自語,像是施暴者的自我合理化、又像被施暴者自我防衛的辯護:「嗯我說,他們要殺你,是吧,所以如果你給他們快狠準的一擊,他們就不會這麼做了。....我只打了他一次。這只是對和錯的差別,是吧?禮貌可不是平白無故就能有的,對吧?」

據說在1972年時的早期演出中,"Us and Them"被稱為"The Violence Sequence",一開始會有痛苦的呻吟聲播放。

那晚Coachella的夜風裡,我只感受到這首歌沉靜的曲調,也許還聽出歌詞裡有些人我之間的分別、心想這或許和種族或性別有關的一首歌,也許也有反戰的意味吧。然而一直到回家之後查了資料,才發現我從未留神的旁白裡瀰漫著血腥。



光彩繽紛的各種色塊填滿了整個螢幕,螺旋狀、放射狀,鋪天蓋地,五色令人盲。旋轉的琉璃三角錐反射出彩虹。

"Any Colour You Like"沒有歌詞,只有器樂演奏,乍聽似乎只是"Us and Them"和"Brain Damage"的過渡而已,卻有論者云此曲緊扣【月之暗面】的主題,關於人類選擇的不自由、或者畏懼選擇。

據說這首歌的原始歌名是:"You can have any colour you like."和亨利福特推出Model-T的名言一致:「你可以選擇任何你喜歡的顏色--只要是黑色。」

Roger Waters曾在一場訪談中提過倫敦的移動攤販,小貨卡載著各種貨物,販賣磁器的小販對客人推銷:「只用十先令就可以買到這些!任何你喜歡的顏色(any colour you like)!他們都是藍的!(They are all blue)」乍聽似乎有許多選擇,但事實上所有的選擇都是深藍色的憂傷。

其實真的不需要知道它的名字、或這些背後的故事,才知道如何感受音樂。只用去聽去那吉他和鍵盤透過合成器所製造出的扭曲和各種聲音的可能性,看著舞臺螢幕上五彩流光、旋轉的行星和衛星影像,感受那夜風裡的迷離幻境,便足夠了吧.....。



Roger Waters 一貫和緩的聲音,徐徐唱出"Brain Damage"。

螢幕上從膠囊裡飛出許多人腦,又有漫天膠囊漂浮旋轉。歌詞彷彿是紀念前團員Syd Barrett因用藥過度而致發瘋,但又似乎在說,遵循著社會常軌、不能享受草皮的正常人才是瘋子。

「你鎖上門/丟棄了鑰匙/有人住在我的腦裡、那卻不是我。
雲層捲起了/雷在耳邊劈下/你大聲喊著、卻無人聽聞」

只要曾在精神上感受不被了解的孤獨、曾慨歎過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是否都會有這樣的感悟與共鳴?

「若你的樂團和你彈得不同調/我很快就會在月之暗面與你相會」,也彷彿是Roger Waters當年對自己的倉皇與焦慮,覺得不久之後、自己就將與Syd 落入同樣精神錯亂的狀態吧。月之暗面錄音的那一年(1972, 1973),也是Waters將值三十之際,想必他心中亦是充滿焦慮的吧?

現場看著螢幕上漂浮的藥丸,聽著迷幻的音樂,讓人有種墜入幻境的感覺--就像是發燒的時候,看著外面的世界、彷彿真切又帶恍惚。



然後便是"Eclipse"了。

即使當時的我完全不曾聽過這張「月之暗面」專輯,亦能從重複的歌詞裡聽出演出近了尾聲。螢幕掠過了一幅幅曾經出現過的影像,浮光掠影式的,收束了整場演出。

當時的我所不知道的,停在不是終止和弦的尾音,卻宣告著如是暗淡的結論:

And everything under the sun is in tune
太陽下的事物都遵循正軌
But the sun is eclipsed by the moon.
但月球蝕了日
There is no dark side of the moon really.
其實沒有月之暗面
Matter of fact it's all dark.
因全是暗的。

日蝕象徵著瘋狂終就會吞噬了理性。

人造衛星由大而小地掠過地球遠去,一閃一閃的紅燈、帶著心跳的節奏。若是在家反覆聽著專輯,會發現可以完美地接續到序曲"Speak To Me",完美無瑕的無限迴圈。

但這是現場演出,一切均有終時。台下觀眾狂熱,台上表演者順序離開。

這感覺很難形容,仿如玩飛行傘在空中暈眩漫遊了許久,卻終於落了地、回到現實。接下來必然還有安可曲目的吧,但我知道,這場華麗的演出終究要結束了。

Encore:

22. 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23.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
24. Vera
25. Bring the Boys Back Home
26. Comfortably Numb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