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24年10月26日

讀《魚為什麼不存在》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為什麼魚不存在:關於失去、愛與生命的本質,踏上追尋人生意義的解答之旅

Why Fish Don't Exist: A Story of Loss, Love, and the Hidden Order of Life

讀墨AP:https://moo.im/a/6bmrJO

Lulu Miller /譯者: 閻蕙群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3/07

字數: 100,038

關於自然博物學家的故事,大衛.喬丹是19世紀的分類學家,也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創校校長。

應該算傳記(?)

這本書真的太有趣了!

我以為我要看魚類的自然科普書,結果變成博物學家的勵志故事,還搭配了作者童年的存在主義第一課。

我以為我看的是博物學家的勵志故事加上失戀作者的心靈成長佐存在主義討論,結果變成了古典推理黃金時期謀殺案:

夏威夷度假的貴婦意外身亡,疑似番木鱉鹼,還有薑汁麵包!超級阿嘉莎風的廚房謀殺系列!

這種組合搭配,阿嘉莎的醍醐味有沒有!番木鱉鹼簡直在阿嘉莎的謀殺系列裡不知道出場多少次!

然後我以為是推理小說,又進入了歷史現場討論優生學和社會達爾文演化論,以及絕育法案!

當我放棄了自然科普書的期待,最後一章轉回來為什麼魚不存在!

我覺得比《羽毛賊》還劇情急轉直下,真是人生比小說還有趣!

——⚠️防雷分界線⚠️——

這本書雖然不是虛構小說,但是我覺得還是防一下雷好了,不知道劇情會往什麼方向發展的閱讀體驗真的很讚喔。

———⚠️防雷警告⚠️——

不過其實繼續往下看其實也沒關係啦,都公開資料了。

——⚠️防雷分界線⚠️——

博物學家路易•阿加西(Louis Agassiz)的自然階梯:

阿加西相信自然中隱藏著上帝所造之物的神聖等級,只要加以採集分析,就能從中獲得道德上的指引。
聲稱自然中暗藏著一個區分物種優劣高下的「分級」制度,可以當作我們的道德準則,這樣的想法其實由來已久;亞里斯多德就曾設想過大自然中有一把梯子,他的概念後來被拉丁化成為「Scala Naturae」一詞,意思是「自然之梯」;所有生物會從卑微到神聖,依序排列在這個梯子上,人類在頂端,其次是動物、昆蟲、植物、岩石等。
阿加西認為,把萬物按適當的順序排列,人不僅能看出神聖造物主的意圖,說不定還能看到如何讓人類變得更好的指示。阿加西認為其中有些等級是不言而喻的,就從姿勢來看吧,人類能雙腳站立「仰望天空」,就明顯揭示人類處於階梯的高位,反觀較低等的魚類便只能「匍伏於水中」。
阿加西認為,魚類的骨略結構(其頭骨、脊椎與肋狀突起)和人類極其相似,乃是對人的警告,提醒人若無法抑制衝動,恐將萬劫不復,他說:「道德和智能使人和魚有別…人若能善用兩者,則可登上靈性的頂峰;若棄之不用,則可能淪為最卑下之人。
阿加西上了年紀之後,對於物種等級固定的說法略有鬆動,但那是因為他想要提出所謂的「退化」論;他主張即使是最高等級的生物,若不留神也會從高處墜落,壞習慣會導致一個物種的身體和智能雙雙倒退。阿加西把自然視為神聖的文本,認為即便是最無趣的蛞蝓或蒲公英,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從中獲得心靈和道德上的指導。

博物學家路易•阿加西(Louis Agassiz)

19世紀中葉到末期很有名的自然博物學家,但被演化論的洪流掃進歷史的塵埃裡。是本書主角史丹佛創校校長大衛的重要導師。

七歲的問題

作者七歲的時候問他爸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他爸就給了一個很虛無的存在主義回答⋯⋯

我感覺自從我出生後,我爸就一直熱切地等著我問這個問題,而此刻他終於有機會告訴我:生命沒有任何意義,不必自尋煩惱;世間沒有上帝,沒有人在看著你,也沒有人在乎你;沒有來世,沒有命運,沒有計畫,不管是誰告訴你生命有意義,都不要相信。這些全都是人們為了安慰自己而幻想出來的東西,目的是為了驅散那令人害怕的感覺:一切都不重要、你這個人也無關緊要。但這就是事實,一切都不重要、你這個人也無關緊要。

這樣回答七歲小孩好機車啊XDDDD

他老爸還繼續說:

接著他告訴我,混亂是世間唯一的統治者,這股力量形成的巨大漩渦在無意間創造了人類,但很快就會毀滅我們。我們的夢想、目標和最崇高的行為,混亂全都不在乎。

並且表示作者還不如一隻螞蟻對地球來的重要。還繼續打擊幼小心靈:

他在胸前比劃著一條巨大而無形的時間線,說到「這麼長」一詞時,他還誇張地把手指捏在一起,「而且我們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了!如果你放眼地球之外……」他喟嘆道:「那我們真的不算什麼,因為宇宙中還有其他行星,之外還有更多的太陽系…」

但後面就開始講作者的大姐以及他本人中學如何被霸凌,他的大姐高中輟學,然後作者本人在高中時自殺未遂⋯後來有個交往七年的男朋友,但她和一個女生出軌,所以和男朋友分手了。

因此,他決定開始寫大衛(Stanford 創校校長兼博物學家)的傳記。

大衛•斯塔爾•喬丹

Wikipedia

吸引她寫這本書的原因:

這就是大衛•斯塔爾•喬丹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能無視於永遠不會成功的警告,不斷舉起縫衣針對抗混沌之力。他是否無意間發現了什麼訣竅,或是拿到了一帖藥方,能在冷酷的世界裡燃起希望?
再加上他是個科學家,令我多了分想像,讓他堅持下去的東西,說不定跟我爸的世界觀不謀而合。也許他悟出了其中的關鍵,知道如何在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懷抱希望、如何在黑暗的日子裡繼續前進、如何在沒有上帝的垂憐下保有信念。

前情提要:

舊金山大地震,然後這位大衛的幾千隻魚類標本和他們的標示分家了。要重新辨識誰是誰想必相當困難。但大衛努力辨識,並決定拿縫衣針把標本和學名標籤縫起來,從此不怕大地震。

大衛在被舊金山地震震掉魚類標本之前,1883就電線走火燒掉實驗室裡的酒精和裡面他去美國到處捕魚捕來的魚類標本,以及研究資料和筆記。

不過他對這件事的結論很勵志:

但大衛•斯塔爾•喬丹本人倒是很看得開,並沒有被這場災難打斷工作,他揮去灰燼後,隨即回到全美各地的水域,企圖找回他失去的東西。他既未糾結於過往的努力、前功盡棄,也不認為自己的行為——妄想在混亂統治的世界裡建立秩序——是白費力氣。他聲稱這場浩劫只讓他學到一個教訓,那會是什麼呢?要保持謙遜?設定更合理的目標,而不是幫北美的每一種淡水魚編目分類?不是的,是:「發現新魚種後,立刻發表。」

把研究雲上傳之後燒掉就沒關係了(欸

過兩年他摯愛的老婆病死了。然後他在喪禮上發表了感人肺腑的感言之後就繼續向前,隔了兩年娶了他的一個大二學生。

感覺這件事19世紀末20世紀初真的很常見。⋯以及我開始發現作者的態度很微妙?🤔

十八歲的潔西一進大衛家,就把老大跟老二統統送去寄宿學校,當時伊蒂絲只有十歲,為此她終生與繼母作對,她在晚年的一份回憶手稿中寫道:「我當時就知道,我永遠不會叫她媽媽。至於最小的索拉則不勞潔西擔心,因為她在母親死後不久也因病去世了。

然後潔西就和大衛雙宿雙飛鶼鰈情深到處去抓魚。

就在此時,加州一對姓史丹佛的有錢夫妻,恰好得知大衛.斯塔爾.喬丹的大名,並聽說他是個開朗又勇敢的巨人,且「腰纏」數百項科學發現。這對夫婦的名字是利蘭 •史丹佛(Leland Stanford )與珍•史丹佛(Jane Stanford),他們在一八九〇年的某天,不遠千里從加州來到布魯明頓,詢問大衛是否願意到他們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設立的一所小型學術機構,擔任首任校長。
大衛對這份工作很感興趣,不單薪水優渥,那裡的氣候也很宜人,而且說不定有機會再去捕撈太平洋裡的魚類珍寶。唯一讓他有所顧忌的是這對夫婦,利蘭.史丹佛是個名聲欠佳的共和黨參議員,人們普遍認為他的財富來路不正當。而他太太則沒受過什麼教育,還喜歡透過靈媒跟已故的兒子聯繫。大衛擔心自己會淪為一個傀儡,不得不聽命於那兩個在道德和智力上都不如他的人,但是一想到……那麼宜人的天氣、那麼豐厚的薪水,大衛最終在一八九一年,宣誓就任史丹佛大學的創校校長,那年才剛滿四十歲。大衛到達帕羅奧圖後便發現,說服史丹佛夫婦讓他按照自己的意思使用他們來路不明的財富,其實並不困難。

強調了這麼多遍來歷不明的財富XDDDD

總之,舊金山大地震這次其實大衛真的蠻慘的,因爲大部分的魚都是他發現的新物種,所以舊金山大地震把所有魚和瓶子摔破混在一起,就變成他自己搞不清楚哪條魚在哪裡抓的的話,就沒人幫的上他的忙了。當時人類已知魚類,有1/5是他和他的團隊發現的,他的標本有幾千隻。沒有乙醇這些魚標本在外面不斷腐爛。

然後這本書講說第一次發現的魚標本是 holotype ;但後來損毀,就算再發現新標本,只能叫做 neotype。

總之,他身為校長還要主持很多罹難者的喪禮,安撫教職員和學生,重建學校,還有一直call out 場外支援叫遠方的同事送乙醇給他。他派了兩個同事幫他給魚標本連續48小時澆水。

作者一邊講他失戀又憂鬱症還酗酒的故事,一邊追尋大衛受到打擊之後怎麼還能站起來⋯正當我以為這本書自我成長的書,大談恆毅力什麼,話鋒一轉,接著開始寫自信心過高有什麼問題XDDDD

然後下一章大八卦!!!

史丹佛創辦人的珍,疑似番木鱉鹼中毒!!!

這個古典推理小說才會出現的番木鱉鹼,出現了!

有個史丹佛校友的退休醫生寫了一本書,專門講珍史丹佛死亡理由,夏威夷的醫生都覺得她是番木鱉鹼中毒。

大衛飛到夏威夷,找了一個私人專家,還沒有看過珍的遺體,最後出了調查報告說她是薑汁麵包中毒死亡(?

然後作者又在後面引用大衛本人的《魚類研究指南》:

「然後在該書的第四三〇頁,在名為〈如何捉到魚〉的那一節內容中,他向那些一直讀到這裡的讀者透露了一個祕密:他最喜歡用什麼方法來捕捉那些躲在潮汐池石縫裡的小魚?答案是投毒,那他推薦的毒藥是什麼?那是一種危險而強大的物質,他形容它是「世界上最苦的東西」—番木鱉鹼。」

書裡還有更多這個八卦的內容。

這本書後面還講到了優生學和美國的絕育。我很意外原來美國人很多不知道美國是最早提出優生絕育想法,而且付諸實行的國家欸。

最後一章竟然回歸看魚不存在的主題欸!大家知道魚類這個分類其實不存在嗎?

總之現在科學圈子裡面已經斃掉了「魚綱」,但出了科學圈子,一般人還是不能接受魚類這個分類不存在。

書後面還有討論題目,是預定給人家當讀書會討論的書,或是學校補充教材的吧!

Wikipedia :

實際上,從現代生物分類學的角度而言,目前占據陸地和絕大部分水域生態系統頂端的四足動物,都是在泥盆紀晚期由淡水肉鰭魚演化出來的一個演化支,在支序分類學上都算是魚類的一個主要適應陸生與半水生環境的旁支類群,因此廣義上「魚類」一詞可以代表所有脊椎動物。但從傳統的林奈分類法以及通俗意義的角度,「魚類」的定義並不包括四足類,屬於一個四足類外群的並系群。
現代生物分類學則取消了過去「魚綱」(Pisces)的分類階元,改為細分成無頜總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高綱等更符合具體演化支序關係的階元。

迴響:

本書出版六個月後,史丹佛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都決定將其校園中以大衛•斯塔爾.喬丹命名的大樓改名,校方是順應學生、教師和校友的要求,他們透過信件、文章、示威和網路留言,表達了希望改名的心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