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jeanystalk@gmail.com

2024年10月26日

羅馬史閱讀的心路歷程—進行式

#羅馬史 #書說

最近在看羅馬史,首先先推一下羅馬史書單小火堆,順便分享一下我最近羅馬史閱讀的心路歷程。

首先我覺得,看西方歷史學家的羅馬史入門書,要有個心理準備就是,雖然它定位是給一般大眾看的入門書,但是西方讀者的基礎羅馬知識和台灣人差很多喔!

這個意思就像是,就算現在課綱改過,台灣人對中國史的基本了解,一定還是比西方一般大眾對中國的了解還多!

我昨天和朋友講到我最近在讀羅馬史,她老公是義大利人。

他就說他老公超級不爽他們義大利的歷史課,說他們小時候都要學每一個羅馬皇帝做了什麼事,古羅馬學得超仔細。等到近代史就沒時間隨便學一下,講的很粗略(怒)。我在想不知道現在希臘人的中學課程,不知道會不會希臘神話、伊利亞德、特洛伊鉅細靡遺,然後近代史也是隨便教一教 XD

美國可能和歐洲比較起來,中學的希臘羅馬史也已經學得很隨便了,但是大概還是比台灣教得多。起碼我覺得他們希臘神話和古希臘羅馬都比我小時候篇幅多。美國人中學學古希臘羅馬加上拜占庭帝國,可能前後學了一個學期,還合併英文課學了一下希臘神話和蘇格拉底哲學之類的。美國人學希臘羅馬應該學的比歐洲人隨便了,歐洲人又大概比義大利人和希臘人隨便。

那當然美國人學中國史就學得很隨便,像是六年級學遠古到秦朝兩週,七年級學漢朝到宋朝兩週這樣。

我小時候國中學中國史,那是一個朝代一個朝代學,每個朝代重要的皇帝還要拉出來學,以前中國史就學了三個學期。高中又再讀了一年半。更別說到底國文課了。現在課綱改變之後不知道學多久,但可能也至少學一年或一個學期?

提到這個是因為,如果讀西方學者寫的羅馬史,就算是寫給普羅大眾對通俗讀物,他對讀者羅馬史程度的預設程度和台灣人一般程度,我覺得是有落差的。

就像金庸小說、甄嬛傳、二月河、馬伯庸之類的小說,是通俗讀物,但其實有預設讀者對於中國歷史有基本了解,但只讀過中學程度中國史的美國人落差程度是很大的。假設翻譯成英文,這些美國人要看這些書,可能還是會很吃力。

我會想到講這件事,當然就是因為最近看羅馬史感受這個代溝!🤣

先講 SPQR 這本書吧!

讀墨AP連結:https://moo.im/a/5vzCFI

今年會想到讀羅馬史,就是因為書友在讀這本SPQR。

此書作者 Mary Beard 瑪莉.畢爾德,是個出了名的會深入淺出講羅馬故事的美國阿嬤,但是吾友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遇到非常大的困難!

因為作者敘述的時候,並不是照著順序講的,而是講到相關主題就橫越時空跳來跳去的講。這對於熟悉劇情人物的讀者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比方說,如果你從來沒聽過 Punic War(布匿戰爭),也沒聽過誰是 Scipio(台灣翻西比奧,但其實拉丁文通常從義大利文把c發音為/k/,所以讀成skeepio )或者 Hannibal(迦太基將領的漢尼拔,不是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漢尼拔醫生),那你就會很快迷失在歷史的迷宮裡。不知道畢爾德阿媽在講什麼,誰是誰是誰!

所以吾友跟我說,不然你趕快看一下羅馬史,這樣我們可能就可以互相討論劇情,也許讀起來比較容易一點!

但問題是,我已經買了飽受好評、馬可孛羅出版的 #名家談世界古代史 系列五大冊羅馬史買很久,在書櫃裡都沒看。

而且我還多了買一本不在這個系列的《羅馬共和的殞落》,所以我就不願意再買一本 SPQR 了。

所以我就說,好吧!那我就來讀書櫃裡的這些羅馬史吧!六本換一本來跟吾友伴讀一本SPQR,是不是很夠意思!

所以在九月初,我就打開了第一集,《羅馬的崛起》。

讀墨AP連結:https://moo.im/a/7xCGSU

《羅馬的崛起》是一本我「現在」很推薦的書。爲什麼說現在呢?

因爲九月份的時候,作為我人生中第一本羅馬史的課外書,我實在看得霧煞煞。

這本書非常有趣,博引各種考古證據來打臉羅馬史學家像李維等人的羅馬史,會用史料和考古證據互相印證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目前羅馬史的史料,大部分是羅馬時代的司馬遷們寫下來的。

就像身處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其實作為後世人物並沒有身處鴻門宴的現場卻寫的彷彿他裝了針孔攝影機偷看一樣的鉅細靡遺,希臘羅馬時代的史學家們,很多也都是這個風格。

綜合書友們筆記,關於希臘羅馬歷史有貢獻的司馬遷們:

  1. 最早的歷史之父希羅多德 Herodotus,他是 484BC的人。
  2. Polybius 他是希臘人,在羅馬當人質。大約200-118BC,他寫史記"Histories"時,大約146BC ,他是 Scipio 打第三次 Punic War 時帶去隨軍親臨現場,這部分歷史最具權威。
  3. Livy 英文是念livie,大約59-17BC ,他就是純正羅馬人,是帝國初期奧古斯都時代的文人和公務員,他的《建城以來羅馬史》是少數保存至今的關於羅馬初期至共和時代的文字資料,雖然大半部分都佚失了。
  4. 西塞羅 Cicero,是羅馬共和末期當過執政官、也是位處權力中心的人物。他意見很多又很愛打聽八卦、寫信和朋友哭訴,留下大量作品、筆記、書信。
  5. 凱撒本人的《高盧戰記》、《內戰記》等,奧古斯都《業績記》,並整理了歷代凱旋的紀錄等等。

基本上羅馬王政時代到共和,主要參考這些人留下來的史料。後面的我還沒看到,暫時不知道。

總之,可以看出羅馬在起源傳說、王政時期(西元前六世紀)、乃至共和初期(西元前四、前五世紀)的史料,都是後人寫下的。

所以《羅馬的崛起》的醍醐味,就是用考古證據來驗證這些古羅馬史的真確性,比方說考證發現羅馬史裡面說的王政時期七位羅馬國王,很有可能只是反應羅馬人的起源傳說,並非實際人物;390BC高盧人攻陷羅馬大肆劫掠、燒燬破壞羅馬城導致重建,可能過於誇大,因為考古證據顯示城市並未遭受大規模破壞。高盧人也不像羅馬人說的沒有自己的土地聚落,在義大利北部定居至少兩世紀且進行多方貿易。然後很多流傳下來的羅馬史料,都有時代錯置的問題。

好的,要領略這個醍醐味,前提是要很清楚他在驗證的羅馬史長什麼樣子!

我作為一個完全對本來經典羅馬史長什麼樣子就一點概念都沒有的讀者,看的非常痛苦!看不懂啊!

於是場外求救之後,在書友的推薦下,心不甘情不願的打開了《羅馬人的故事》系列。

《羅馬人的故事I: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讀墨AP連結:https://moo.im/a/bdjxVW

這個系列有十五集,從羅馬起源故事一直講到結束,我本來超級不想踏進這個大坑的!!

《羅馬人的故事》系列,基本上完全是以希臘、羅馬人的史料為準,並沒有包括考古證據等。

他最棒的地方就是,簡明易懂懶人包,明快!武斷!他幫你整理好一個自圓其說的故事,並且完全可以看出作者的愛是什麼。

根據我目前看了七本之後所歸納出來的鹽野的愛的階梯:

  1. 要能打
  2. 能打又能說就更加分
  3. 如果韻事很多再加分
  4. 禿頭扣分
  5. 但如果禿頭又武力值低還哭哭啼啼,扣分成負值(像西塞羅)

鹽野愛的階梯:

凱撒> 大西比奧>漢尼拔>小西比奧>龐培>蘇拉>>>奧古斯都> Marius > 安東尼 >>>西塞羅

我覺得他雖然主觀,完全站在羅馬人的立場,還會常常說出「學者們需要證據,但我是業餘人士,自然不用考慮這麼多」的免責條款,接著就讓「想像力馳騁吧」的各種「想必」如此的腦補,但是⋯

那種簡潔明確的想必!

明快!

確切!

彷彿人在現場!

符合懶人包特徵!

雖然我一面看一面笑,但是很迅速的就掌握了人物劇情。

所以其實鹽野的《羅馬人的故事》有他很重要的作用,因爲我想日本人的羅馬史篇幅也許也就和台灣的羅馬史篇幅差不多吧!所以預設的讀者程度就比較接近像我這樣的台灣人程度,只知道羅馬很重要,接續希臘、還有知道凱撒大帝,後來被日耳曼蠻族滅了變成動羅馬帝國,還有羅馬有競技場和角鬥士之類的⋯也就是幾乎沒有程度之類的?

但他立場絕對主觀,評論十分武斷,而且想像力馳騁的腦補太多,所以看完他的書最好還是要看第二本。

總之我看完了《羅馬人的故事》1-6集,也就是一直到共和結束、奧古斯都建立帝制之後,回頭看《在風暴來臨之前:羅馬共和國殞落的開始》,就又對共和末期有更深入的了解。

讀墨AP:https://moo.im/a/9mBKPW

這本書我覺得寫得很好,角度和鹽野不完全一樣,但是由於我劇情人物都已經有基本認識了,所以看起來毫無障礙。但我不知道如果沒有先讀《羅馬人的故事》,直接閱讀的感受會是什麼。

然後在看完七集《羅馬人的故事》之後,我回頭看當初看得很痛苦的《羅馬的崛起》,就看得津津有味了!

熟悉古羅馬史的人物劇情和傳統敘事角度,看到這本考古證據打臉的醍醐味,看得超級開心的!覺得讚讚讚!

然後我中間還繞道讀了一下《腓尼基人》,本來是打算多了解腓尼基人是什麼,因爲Punic War 和羅馬打對台的迦太基人,就是說他們是腓尼基人的後代。殊不知這本書讀到最後,發現腓尼基人是個從迦太基開始宣傳的想像共同體,也很有趣!

讀墨AP:https://moo.im/a/03csJP

這本書與其說是和羅馬史一起的書,不如說是和《想像的幽靈》、《語言與權力》、《想像的共同體》、《不受統治的藝術》一起的書。而且很好讀!就是那種會告訴你他的論點,然後舉例123的這種寫法。最後還來個貼心的總整理,讓讀者不會迷失。

不是歐洲學者喜歡的那種繞來繞去要你跟著他的思緒漂浮徜徉在汪洋大海來來回回迷路一百遍的風格。

總之,目前羅馬史的閱讀歷程大約是這樣。等我全部讀完有新的心得再報告!🤣

沒有留言: